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各级水利工作会议均把防洪减灾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扎实推进我县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建设,加强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提高我县的防洪能力、抗旱能力,保障民生,造福民众。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将向纵深发展
作为国家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由点到面进入深化阶段。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同步推行工业节水和居民生活节水,进一步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发挥水价杠杆调节作用,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六)水利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适应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形势,将对现有的水务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起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体系、水利综合执法体系、防汛抗旱服务体系、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落实编制、经费和必要的设备、器材,加强水行业能力建设,提高依法治水和科学治水的水平。
四、“十二五”及2020年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投入、强管理为支撑,坚持“大水利兴县、小水利富民、防洪保安全、社会化节水”工作路径,为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打造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名县提供有力支撑。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2、坚持依法治水、社会化节水原则。
3、坚持民生优先,以水定业、量水而行原则。
4、坚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原则。
(三)总体目标
以建设水利七大体系为基本框架,加快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农村16.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县城集中供水能力达到每日5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0平方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万亩,新修和加固城乡堤防250公里,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4000千瓦,县城水景观蓄水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到2020年,县城集中供水能力达到每日7万立方米,实现农村饮水户户通;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基本治理,生态条件满足人居环境要求;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旱涝保收农田;县城防洪设施达到20至50年一遇防洪标准,重点村镇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小水电装机容量增加2.4万千瓦,水能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全县重点城镇及旅游景区蓄水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水景观建设具备山水园林中等城市、打造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名县基本要求,形成具有丰宁特色的水利七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