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人才培训,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一是完善企业用工服务平台。依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开展调查,准确掌握企业用工和各类劳动者就业需求信息,建立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和发布平台。建立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与辖区内重点企业固定联系制度,根据企业需求安排综合性或专题性招聘活动。帮助企业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减轻企业用工负担。二是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完善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推广“订单培养(培训)”模式,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定期举办校企对接活动,引导企业员工到职业院校对口接受技能培训或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对口基地。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公布年度《河南省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向国内外发布我省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特设岗位、设立专项研发经费等措施,吸引国内外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来我省从事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
(五)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组织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工程。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800个技术改造项目,年度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00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企业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军民结合、装备改善等关键环节。发布《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完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加大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用地、融资、环评等环节的支持力度。二是强化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风电、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联合攻关和联动创新。以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继续实施煤制乙二醇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铝冶炼综合节能与短流程连铸连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省重大科技专项。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建设一批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研发机构,建设10个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加强与国家层面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建设15个以上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三是加快推进企业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继续深化与央企和行业优势企业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电解铝、化肥等重点行业重组整合,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先配置煤炭、铁矿、铝土矿等矿产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推进钼、钨、黄金等重要矿产资源整合,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市场控制力。推动重点企业与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合作,通过相互参股、合资合作等途径,实现一体化发展。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装备制造、家电、汽车、食品、电子信息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对标和达标活动,开展全省A等工业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和食品工业诚信体系试点省建设工作,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工作。推动我省食品、服装、家电等行业培育品牌,建设品牌创建示范区,完善政府奖励机制,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标准引领、品牌带动之路。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及专利技术的申请和评审工作,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