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程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执行追踪评估。制定并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与2011年相比,扩增5个县级监测点,监测人员次数增幅18%,同时加强监测机构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强化风险监测数据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机制。贯彻落实《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提高基层专业人员现场流调与卫生学处理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规范药品市场秩序、餐饮服务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基本药物和餐饮服务单位监管,开展药品流通秩序、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专项整治。
八、加强人才、科技、卫生信息化建设
全面实施《四川省“十二五”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1-2020年)》。推进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探索我省“3+2”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加大面向农村基层特别是三州的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力度,按计划如期完成民族卫生发展八大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推进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抓好绵阳、凉山州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积极做好省卫校升格高职学院的筹建和申报工作。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交流轮岗、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力度。加强中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民族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卫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试点地区推进医疗卫生单位院长聘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等试点工作。
全面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一季度对部分市州和厅直属单位进行抽查,4月30日前各单位完成本单位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工作。提高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覆盖范围,一类地区70%、二类地区50%、三类地区40%。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间的共享,进一步提高建档率,以县区为单位,一类地区达95%、二类地区达80%、三类地区达70%。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复查范围,年底实施评估考核,确保2012年全省50%的三级医院、40%的二级医院达到数字化医院标准。加强对全省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督导检查,逐步建立卫生信息化建设准入机制,尽早实现全省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积极开展电子病历、“健康卡”工作,在全省“3+20”市、县内发放居民健康卡。探索云计算、物联网在我省医疗卫生信息领域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