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与防震减灾工作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投入机制,保障“十二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防震减灾是一项纯公益性事业,为保障“十二五”防震减灾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各级政府要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可靠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将本辖区内防震减灾事业所需经费纳入本地财政年度预算,提高防震减灾事业专项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中国地震局、区地震局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经费支持,鼓励社会投资,为防震减灾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五)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防震减灾组织管理体制,加速人才培养,保障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
按照我市“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管理机构。落实《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意见》要求,推进县(区)地震工作机构建设,落实县(区)地震工作部门机构人员编制建立健全,发挥县(区)地震工作机构在防震减灾中的基层组织作用;配备与防震减灾工作相适应的工作人员,有计划地培养专业对口的相关人才,加强防震减灾科技交流和合作,重视地震基层测报站点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逐步形成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和较高敬业精神,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
附件
北海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表及投资概算表
类别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情况 | 建设年限 | 性质 | 投资估算 | 建设单位 | 备注 |
1 测 预 报 | 1 | 深井监测台 | 划拨土地一亩,施工1000米深度钻孔1眼,建设站房、安装仪器 | 2-3年 | 新建上级拨款及市财政拨款 | 250万 | 市地震局 | |
2 | 地壳形变观测站 | 于合浦山口新圩基岩区建设 | 1-2年 | 新建上级拨款及市财政拨款 | 100万 | 市地震局 | |
|
3 | 野外监测交通工具 | 购买一台具有越野性能的地震野外监测用车 | 1年 | 市财政拨款 | 25万 | 市地震局 | |
震 害 防 御 | 4 | 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响应系统 | 安装虚拟测震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仪器,组成与自治区地震局监测中心进行对接 | 2年 | 新建上级拨款及市财政拨款 | 80万 | 市地震局 | |
5 | 市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 根据国务院、自治区政府及自治区防震减灾绩效考核要求,拟结合现有公园、广场绿地进行建设,配备相关硬件设施 | 5年 | 规划改造市财政拨款 | 300万 | 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 | 县、区级经费自筹 |
6 | 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演练 | 根据自治区政府及自治区防震减灾绩效考核要求,由政府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地震应急综合演练 | 1-2年 | 市财政拨款 | 100万 | 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市应急办 | |
7 | 震害防御动态评估系统(含生命线工程及次生灾害源、农村民居保安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数据库系统) | 收集、编制、安装TCP/IP一体化地震专业基础数据系统,家现国家自治区资源共享 | 5年 | 新建上级拨款及市财政拨款 | 80万 | 市地震局 | |
应急救援 | 8 | 救灾应急物资储备 | 根据桂防震发[2011]1号文要求,适当加大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和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专项资金安排,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 | | 市财政拨款 | | 市民政局 | |
公共服务 | 9 | 震情新闻宣传与信息发布系统 | 根据自治区要求,14个地级市都要建设规模为400平方米中心,购置设备 | 5年 | 新建上级拨款及市财政拨款 | 125万 | 市地震局 | |
10 | 市级防震减灾科普基地 | 根据国务院、自治区要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要建设,拟征地10亩,建筑物800平方米 | 5年 | 市财政拨款 | 500万 | 市地震局 | 县、区级经费自筹 |
合计 | | | | | | 1561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