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3.继续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和校舍安全工程。
  我市农村民居大多数对地震灾害基本不设防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提高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民居抗震保安能力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清楚地认识到组织开展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通过组织农村民居防震保安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引导、扶持农民建设具有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抗震农居是法律赋予的责任,是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我市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各县(区)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组织开展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十二五”期间,各县(区)应结合因灾新建、移民搬迁、征地回建等形式新建1-2个以上农村民居防震保安示范村。继续加大校安工程推进和监管力度。
  4.抓紧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立抗震救灾抢险队伍,储备应急救灾物资。
  一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5厅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及自治区防震减灾绩效考评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利用现有中心广场、公园、绿地等抓紧规划改造建设为避震应急避难场所;二是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要求,抓紧组建依托市综合救援支队、当地驻军为主的我市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同时组建以共青团员、青年为主体的民间志愿者抗震抢险队伍;三是在年度本级财政预算和专门涉灾预算中,适当加大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和地震应急储备专项资金安排,有针对性地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中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尤其是用于埋压人员搜救、抢救、转运等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特殊工具、用品和专用救生器械的准备。“十二五”期间,我市启动建设1-2处达标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5.启动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根据《国务院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和桂防震发〔2011〕1号文的要求,把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任务列入2012年政府财政预算,抓紧规划建设地震科普宣教基地。其中:市区级教育基地征地10亩,主大厅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基地建筑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县(区)级教育基地征地5亩,建筑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同步建设科教网络平台和震情新闻宣传与信息发布系统。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
  6.积极稳妥地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演练。
  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在演练中增强和提高地震应急工作能力,在演练中找差距、查不足,对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基层组织和广大民众地震应急处置能力,都非常重要。“十二五”期间,市、县(区)要组织1次以政府组织指挥、各相关部门和民众参加的地震应急综合演练,通过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演练,一提高公众地震灾害应对能力,二使各级部门对所承担的职责、应采取的行动有明确的认识,确保未来在我市发生有感地震或破坏性地震时能快速有效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同时也要加强水库、水利枢纽、水电站、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单位、石油化工,人员密集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等重点目标应急准备的指导。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地震应急队伍,加强应急演练。
  7.加强县(区)地震机构建设,增强基层管理能力。
  根据《防震减灾法》、《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县(区)地震工作机构。要尽最大可能健全落实设区一级防震减灾工作部门的机构编制、人员经费问题,充实人员力量,改善工作条件,真正发挥县区地震工作部门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作用。随着涠洲岛管理区成立,要根据涠洲岛开发功能定位和结合涠洲岛为“最年轻火山喷发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以及“北部湾-涠洲岛-临高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构造存在,很有必要成立涠洲岛管理区地震工作机构,为涠洲岛开发建设提供地震环境安全保障服务。
  8.继续抓好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和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