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意见》,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强调指出,防震减灾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最大民生之一。郭书记与自治区主席马飚等领导多次作出“我区任何新建建筑物都要提高抗震设防能力,不能为了节省一点成本和一时投资而降低抗震设防要求,要实现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的全程监管,同时加大对老建筑物的改造拆除力度,决不能留下安全隐患”和“防震减灾工作要加强震情跟踪和研判,对重点区域要实行全方位的监控,要做好预案,以防不测。”等一系列重要批示。各级领导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社会各界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程度、各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在经历了汶川、玉树等重特大地震灾害后,社会动员逐步实现由应急化向常态化转变,政府职能部门、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企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积极投身防震减灾工作,形成合力,日益成为防震减灾的重要力量。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参与防震减灾,为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防震减灾,为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加强防震减灾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将防震减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优先事项,凸显人民政府“坚持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扬帆顺风劲、策马须加鞭”,防震减灾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是防震减灾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立足北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大局,科学统筹、精心规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3+1”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指导思想、依据、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减灾理念,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指,围绕北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大局,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防震减灾一起抓,努力依靠健全法制,依靠科技创新、依靠全社会力量、强化社会管理,拓展公共服务,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和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在实施“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后总体实力有所增强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防震减灾“3+1”工作体系建设,为完成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防震减灾目标和任务,为建设“富裕北海、和谐北海、平安北海、生态北海、宜居北海”,为把北海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奋斗目标,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地震安全环境保障。
  (二)编制的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广西防震减灾绩效考评指标考核工作实施细则》和《北海市市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等要求,编制本规划。
  (三)编制的基本原则。
  以科学有效减灾为目的,着力全面预防。坚持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这一根本宗旨,牢固树立全面预防观,综合协调、多措并举、规范有序地开展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减灾效益的最大化。
  以规范社会管理为推手,促进工作落实。健全社会管理的法制体系,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合力;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防震减灾。
  以强化公共服务为途径,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地震灾害风险调查研究,加强非工程性防御工作。各部门协同推进城乡交通、通信、电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的防震抗震工作,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中小学校安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产品设计服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