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郑泽光副市长
1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市文广新局主办,各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协办)
20、充分挖掘、保护和有效整合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和历史地段、历史古镇村、文物古迹的保护,凸显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特色。实施一批民国建筑的修缮与保护。(陆冰副市长配合;市文广新局主办,市住建委、规划局等协办)
21、推进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府博物馆(云锦博物馆)、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设。继续做好六朝石刻、大报恩寺、南京城垣博物馆、牛首山、明皇宫、清凉山石头城等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启动南京书画院、美术馆搬迁工作。(陆冰副市长配合;市文广新局主办,市住建委、规划局、旅游园林局、文化集团、相关区政府等协办)
2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市文广新局主办,各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协办)
23、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动各大专院校、中学、艺术团体与社区挂钩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市文广新局主办,市各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协办)
24、完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街(镇)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室建成率达100%。开展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试点,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鼓励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特色鲜明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市文广新局主办,市社科联、文联、各区县政府等协办)
25、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互助诚信的社会风尚,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和邻里文化,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协办)
26、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和科教人才的优势,注重文化与科技、金融、教育、旅游的融合发展。(市文广新局主办,市科委、金融办、教育局、旅游园林局等协办)
27、启动产业振兴、园区升级再造、重点文化工程延伸、文化品牌延伸、打造龙头企业等5项计划。力争1-2家示范基地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3家示范基地命名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化改革办、报业集团、广电集团、文化集团、各相关区县政府等协办)
28、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做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演艺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广告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品交易,拓展文化企业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集聚化。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育高层次、领军型的文化创业人才、专业人才和文化名人。(李侃桢副市长配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市人才办、人社局、文化改革办、报业集团、广电集团、文化集团等协办)
四、赵晓江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