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城市社区全面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和“扁平化”社区管理新体制,农村社区达标率达80%,探索建立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机制。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以街镇干部、社区工作者、民警和志愿者等为责任主体,组织动员社区工青妇组织和社会组织、物业管理机构、驻区单位等各方面力量,建成社区、居民小区、楼栋一体化管理服务网络。
21、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采取民主直选方式,完成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制定加强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建设指导意见,规范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三者行为。健全居民会议、社区协商议事等制度,引导社区居民有序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22、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明晰街道办事处行政职责,理顺与部门的“条块”关系,依法规范与社区的“点线”关系,推进街道重心下移,整合部门、街道下移到社区的机构、职能、事务,强化街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发挥街道、社区基层基础作用。
五、发动市民共建共享,不断增强社会活力
23、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2万名青奥会赛会志愿者和100 万名社会志愿者招募集结工作机制,新建流动志愿服务站点30个,发挥青年志愿者、职工志愿者、妇女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等志愿服务队伍作用。
24、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划,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管理,建立社会工作队伍激励保障机制,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资格准入制度,建设一批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建立社会心态监测、预警、疏导机制,为群众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救助服务。
25、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积极推进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加强社会组织诚信和规范建设,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大力推动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和能力建设。
26、加强社会组织培育。落实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政策,建立5个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器,创新培育社会组织的服务方式,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搭建社会组织协同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公益类社会组织联合互助平台,组织社会组织公益展示活动。社会组织总数达到2万家。
六、深化社会领域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