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育社会志愿服务文化。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增强全民志愿服务意识。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者感人事迹,使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同与支持率达到90%以上。
七、大力繁荣文化事业
1、加快公共文化建设。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实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着力改善农村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施市民欣赏和文化惠民工程。举办2011年音乐会系列演出、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演出、百场广场文娱演出、第十一届南京文化艺术节、“金陵五月风”第五届南京文学艺术节等活动。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实验,实现南京主要电视节目数字化无线覆盖。做好三网融合试点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文联、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建设。
2、推动精品生产创作。认真落实《南京市文艺作品创作规划(2010-2012年)》,创作生产一批体现南京特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推出电影《辛亥革命》、《龙潭》、《帝国秘符》、《金陵十三钗》,电视连续剧《浦口1911》、《永乐大帝》,3D动画片《马可波罗》等作品。推进《金陵全书》编纂工程、“开启记忆之门--档案编研出版重点工程”和南京市第十六批作家签约工作。
3、加强人才队伍培养。认真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任务,把培养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建设规划。组织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赴境外培训,完成首批南京银川两市互派高级新闻人才对口交流锻炼。完善人才目标管理办法,实施社科理论、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年度培养目标跟踪管理考核。
4、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机制,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加大“扫黄打非”和违法违规广告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活动、公共交通载体播放广播电视节目行为和卫星接收秩序。调整文化娱乐市场布局结构,引导游艺娱乐场所向旅游区域发展。推进网吧“单改连”工作,力争网吧门店连锁率达到90%以上。
5、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完成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建立文物普查档案管理系统和文物普查数据库。组织申报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启动第七批国保、省保“两线”划定工作。开展南唐二陵止水、鼓楼、瞻园静妙堂维修等文物保护工程。完成明城墙中山门至后标营段、玄武巷段维修工程。加强南京白局、南京云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