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促进综合素质提升。继续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提高市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与应用能力。组织南京市第二十三届科普宣传周、第八届社科普及宣传周、第七届科普日等科普系列活动。推进社科知识“五进”工程、百万市民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幸福工程和幸福家庭宣传计划。开展全国第 10个、南京市第 18个“安全生产月”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和消防宣传进学校、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家庭“六进”活动。建成开放全市公共安全教育馆。
四、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
1、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每四个月进行一次综合测评。针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重点项目,适时开展专项督查活动。推进文明交通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维护、公共秩序优化、文明素质提升、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六大行动”,促进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力争全市文明城市问卷调查群众满意度达到 80%以上,力保“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保持文明创建全国全省领先地位。
2、提升文明行业(单位)创建水平。以公交、出租、公园、商场、铁路、机场、长途汽车站、医疗卫生等各窗口服务单位为重点,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达标竞赛活动。组织窗口行业满意度测评,推出一批“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围绕《南京市服务品牌建设评价准则》,深入开展服务品牌创建和推广活动。积极引导各级各类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率先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和各类共建活动,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走在前列。进一步深化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店)、放心消费城市和“价比三家”、“价格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力争群众对窗口服务行业满意度达到85%以上。
3、夯实社区创建基础。以“三清”(清理垃圾杂物、清刷乱贴乱画、清除卫生死角)为重点,深入开展“小区清洁月”活动。继续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和家庭驿站建设,进一步丰富“社区议事园”、“社区评事街”、“社区论坛”、“社区邻里节”等活动内容。组织“和谐社区”系列创建和展评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全市无邪教社区(村)达到90%以上,无邪教街镇、无邪教区县达到80%以上。
4、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核心价值践行、文明村镇创建、农村文化繁荣、农村生态宜居、城乡文明共建“五大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文明。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体育、司法等部门下乡为农民服务,不断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美德在农家”、“巾帼示范村”、“农家乐文明经营户”、“城乡结对共建文明”等创建活动。扩大农村政治学校、“农家书屋”和乡镇数字影院覆盖面,全年新增15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和4.9万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推广创建典型和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