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企业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鼓励南京地区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公共科技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科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到 2015年,建成企业技术中心30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0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20家。
引进国际国内高端研发机构。制定实施高端研发机构集聚计划,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开展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重点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研发机构。在麒麟生态科技城和江宁、浦口、溧水、高淳,规划建设总计占地20平方公里的国际企业研发园,加速集聚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研发中心。鼓励和支持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参与国家、省、市重点科技项目,支持在宁企业到海外建立或兼并研发机构,就地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推动南京在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把南京建设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重要影响的国际研发城市和世界研发服务外包首选城市。
(七)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在宁高校院所利用人才、设施、技术等资源,建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鼓励产学研主体共建研发机构、共担科技项目,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在产业层面的有机衔接。更新科技成果价值观念,形成校、企对科研成果关注点趋同的长效机制。建立高校院所与企业间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促进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重大国际科技计划项目、加入国际科学组织和国际战略技术联盟,提升南京承接国际重大技术转移的能力。
开展股权与分红激励改革试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科研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在南京就地转化,在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院所转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高校院所以科研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中,实施企业股权(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团队)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等多种形式的奖励,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激发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推进高校创业评价制度改革。推进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加强以应用和产业化为导向的评价考核,逐步引导高校在现有评价体系中增加专利、技术转让、成果产业化等职称评定要素的权重,探索设立技术推广型技术职称系列,激发高校教师创业活力。
(八)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
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制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计划,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培育工程、运用推进工程、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成果,推进一批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品牌和标准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到2015年,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00家,实施重大专利产业化项目500项,创建驰名商标100个,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1000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