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增强宣传文化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做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从业能力。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共同营造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水平。
31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会用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成立青岛市文化发展战略委员会,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协调。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深入做好文化领域知识分子工作,把广大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32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加强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建设,使其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驾驭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文化问题研究,提高文化素养,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把文化建设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各级党校教学体系。结合文化单位特点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的工作,发挥文化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注重在文化领域优秀人才、先进青年、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重视文化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建设。
33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发挥作用,共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联、社科联等文化领域人民团体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加强区(市)文联、社科联组织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动员和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文化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和文化建设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