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

  七、突出蓝色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独特魅力
  青岛地处齐鲁之邦,深厚的齐鲁文化是青岛文化的本底,青岛又依海而生,因海而兴,齐鲁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相互融合,构成了青岛蓝色文化的基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青岛文化振兴带来了全新机遇,必须突出青岛蓝色文化特色,使青岛文化建设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同频共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25着重培育蓝色文化。发扬激流勇进、海纳百川、争创一流的蓝色文化精神,培育蓝色文化品牌。鼓励创新创造,支持开拓进取,倡导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营造鼓励成功、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使蓝色文化成为推动中国蓝色硅谷和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的精神动力,引领城市发展更具活力、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26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培育“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等城市文化品牌,办好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青岛国际海洋节、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国秧歌节、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等重大文化品牌活动。争取承办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舞蹈节等国家级文化活动。传承奥运文化,积极承办有影响的国际体育赛事。积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联盟“音乐之都”、“电影之都”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建设海洋博物馆等一批专业博物馆,推进“博物馆城”建设。积极培育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文化品牌,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
  27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齐鲁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艺和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办好海云庵糖球会、萝卜会·元宵山会、即墨祭海节、琅琊文化旅游节、崂山论道等民俗文化活动,建设山东半岛民俗文化展示区。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节日,深入开展“文化大讲堂”、“市民走进博物馆”、国学经典诵读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普及活动。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加强对欧陆风情区、八大关保护区、工业遗产保护带、名人故居、历史文物古迹的合理保护和科学开发,确保城市文化留存和历史文脉延续。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编辑《青岛通史》。建设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保护一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农村文物大遗址的保护性投入。
  八、培养创新型文化人才,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进取、结构合理和规模宏大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
  28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立青岛市文化艺术人才库,抓好各类文化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定全市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建立资助文化名家制度,重点培养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专门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优化文化人才发展环境,允许和鼓励文化人才以其专长和管理才能作为无形资产,按一定比例参股文化企业。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对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同等对待。完善文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设立青岛政府文化奖,对成绩突出文化人才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29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鼓励文化体制改革中分流人员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优化文化队伍结构,提高市、区(市)两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比重。配好配齐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确保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有专职工作人员、每个村和社区有文化管理员。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重视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加强对基层专职、业余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基层文化队伍培训经费根据实际需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