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产业结构。
到2015年,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相关产品产值比例达到6:5:5,软硬件比例达到1:4。
3.产业创新能力。
到2015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5家,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
4.产业竞争力。
到2015年,培育2个千亿级集团,10个百亿集团,建设1个千亿级产业聚集区,4个百亿级产业聚集区,打造10个产业集群。
5.产业布局。
到2015年,构建开发区东区和“IT三角”两大产业聚集区,培育多个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两区相向发展,多极共同推动”的产业空间格局。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抢抓发展机遇,通过实施重大项目、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条、培育骨干企业、打造特色集群,全面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的高端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规模发展和聚集发展。
(一)实施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立足产业基础,选准切入点,加快招商引资,促进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围绕我市具有优势的通信设备、新型元器件、数字视听等领域,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合资合作,引进一批具有前瞻性的产业链关键项目,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级。密切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的大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领域做大做强。依托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争取一批光电子、电子基础材料领域的重大项目,提升产业水平。在重点产业聚集区内,规划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创新招商模式,承接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整体转移,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二)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完善基础平台,突破关键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行业骨干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完善设计开发、试验、检测、验证和信息化等关键研发试验环境建设。在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元器件、汽车电子、物联网、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推动技术开发平台、产品验证测试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快引进大院大所及研发机构,推动与企业间的技术转移。引导有实力的大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制定产业标准。集中力量在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开展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三)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产业持续发展。
着眼于未来产业发展和产业整体升级的需要,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引导产业垂直整合,打造完整产业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促进企业加强产品开发,加快产业化进程,按照产业整体发展要求,推进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加速形成完整产业链,增强产业整体实力。按照产业链招商的原则,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软件、物联网等领域重点引进国际、国内龙头企业,注重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充分发挥其带动和集聚作用,完善产业配套,做大做强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