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报刊、电台、电视台要开辟科普专栏或专题,加大科技传播普及力度。
牵头单位:县教育局、团县委;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广播电视局、县报社、县妇联。
(二) 以培育新型农民和提高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 开展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科学技术知识和经济知识培训。结合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等形式,每年对村以上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青壮年党员轮训1-2次。切实改善村组干部、后备干部和农村青年党员的知识结构,提升文化层次,提高管理水平,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2. 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采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专家讲座、科普示范、现场指导、农业科技书屋和科普网络咨询等有效形式,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星火科技培训专项活动、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农民科技培训,提高科技示范户的科学种植、养殖、加工生产能力。加大对农业生产龙头企业、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能力。
3.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引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全县每年组织2万人次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实现1万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建立“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一条龙的培训就业服务机构,确保转移就业率达到50%以上。
4. 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结合“科普惠农”工程,在全县逐步推行“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即建立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指导员,推进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5. 培育农村科技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要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为专业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
6. 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全县农业系统和科协组织要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科普惠农计划”,支持相关部门在全县行政村开展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的建设活动,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公共科普服务。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