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服务质量目标。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标准体系;推进500家服务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显著提高。
4.环境质量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城乡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区域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全省领先。
三、工作举措
(一)有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严格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各级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落实责任、社会共同监督的质量安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保障经济运行质量安全;积极构建质量建设推进机制,建设质量诚信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质量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统计指标体系,把质量评价指标纳入全市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质量建设年度目标考核,客观评价区域和行业质量的发展情况。
(二)充分激发企业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企业自律意识,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经营理念,把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质量安全、提升管理水平作为首要任务,走“强质量、强发展、讲诚信”的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全过程管理,引导企业大力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三)切实增强社会服务作用。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建设提升一批融合技术研发、分析试验、量值溯源、标准研制、培训咨询功能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积极争取一批国家级或省级专业技术机构落户我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
(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实施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企业将知识产权工作引入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市场开拓以及经营战略与决策的各个环节,力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群;鼓励企业进一步完善科技开发机制,努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市场、文化环境,着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到2015年,实施5个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培育50家创新型企业,商标注册总量达到3万件(其中国际注册6千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位居全省前列,专利技术实施率达到国内、省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