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旅游商品产销体系建设
1.加快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编制《河池旅游商品系列品牌及项目总体策划方案》,充分利用红水河流域的生态优势、湖泊、林业和矿产优势,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土特产品和反映红水河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等,重点开发长寿养生、刺绣、铜鼓、奇石等核心主打产品,构建四大旅游商品产业园区,形成产销于一体的红水河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推进旅游产业延伸链。
2.建设旅游商品销售服务体系。拓宽旅游商品销售渠道,加快红水河流域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和旅游城镇商品购物中心建设,完善主要旅游景区(点)旅游商品购物场所。
(四)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1.强化整体宣传,塑造红水河旅游整体形象。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部门、各新闻媒体和各旅游企业的积极性,推进立体宣传、整体促销,全力塑造“红水河旅游”整体形象。不断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实施“一个网站”、“一部影视”、“一首歌”、“一张碟”、“一本书”等的“五个一”旅游宣传促销工程。
2.细分客源市场,突出旅游宣传促销针对性。入境旅游市场,以日韩、东盟、港澳台等国家(地区)为主体,其它国家(地区)为补充;国内旅游市场,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省(市)首府城市及主要沿海城市为主体,其它地区城市为补充。
3.提升办节办会能力,扩大红水河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认同度。依托红水河特色文化,精心筹办“河池红水河铜鼓山歌艺术节”、“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节”、“东兰国际铜鼓文化旅游节”、“凤山神奇洞穴国际探游节”、“中国广西大化奇石文化旅游节”、“中国南丹?丹文化旅游节”、“中国天峨红水河龙文化旅游节”、“中国都安密洛陀文化旅游节”等系列会展节赛活动,推出一批全市标志性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品牌,扩大红水河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四、红水河流域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将成立以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国土、住建、交通、公路、海事、旅游、文广、招商、移民、环保、农业、林业、民政、扶贫、民族、统计、商务、体育、工商、公安、税务、银监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的红水河流域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负责日常事务。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听取红水河旅游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制定红水河流域旅游开发战略和推进措施,协调解决红水河流域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打破区域划分限制,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作用,树立大局意识。对跨县的旅游项目,由市旅游行政部门统一规划、招商、开发与管理。各县(区)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把红水河流域旅游开发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