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30、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加快工业园区和全民创业园项目建设,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减免税收等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不断强化就业培训,支持全民创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创造条件拓宽就业渠道。
3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把企业化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未参保职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妥善解决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企业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待遇问题。加快推行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推行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预付制,合理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继续加大工伤保险办法实施力度,重点推进建筑等高风险行业职工参保。
32、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城乡低收入和贫困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城中村和国有工矿区的改造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中低收入、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确保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33、强化困难群体救助。逐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机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救助水平。加大对孤儿、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重特大疾病患者的救助力度,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开展扶贫解困活动。鼓励民营企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募集慈善基金,构建各方参与社会救助的工作机制。
34、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实《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特殊教育。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诊疗环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保证资金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重点加大镇(乡)、村(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积极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逐步完善公园、居民小区等公共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城市公共卫生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建立优良的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居民生活秩序,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