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溪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至今保存着45家封火桶子,皆为封火墙围护的四合院,其建筑多为三柱二瓜或五柱四瓜的小青瓦房屋。正房与厢房,对天连成一体,梁架结构皆为穿斗式,置龙门于一角,天井内用青石平铺,正房前青石细钻阶沿,正房中间为堂房,置香火牌位,次间为寝室,稍间有的置厨房或寝室。面壁下部为走马板,上部为篱笆粉壁,厢房为雕花窗,正房和厢房的木柱、板壁、门窗均有雕画。
二十一、印江古营盘建造工艺
印江境内营盘有河西营盘、甘川营盘、居洞沟营盘、圣墩营盘、慕龙营盘等200多座,建有进站、出门、哨卡、瞭望台等,内有磨、碓、灶等,这些营盘封存着许多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的遗迹,特别是朗溪镇境内的营盘建筑,体现了御敌战略联防和游击攻防体系的战略战术思想,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
二十二、印江灯夹戏
印江灯夹戏始于唐代,兴于宋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灯夹戏搬上舞台走向戏曲化,进而发展为一种花灯歌舞及戏曲艺术,表演艺术集唱、做、念、打、舞,身、眼、手、法、诀为一体,灯中夹戏,戏中夹灯,幽默风趣,寓庄于谐。印江灯夹戏有《巧英晒鞋》等70多个剧目,有曲牌丝弦、锣鼓两个大类130多个曲,其音乐有戏曲板腔雏型,有高腔、平腔和丝弦灯曲牌,表演有前代人留下的“艺诀”,戏剧情节中串有插诨打科,能载歌载舞。
二十三、印江大溪沟采茶灯
从唐朝至今,印江大溪沟采茶灯大致有两种,一是采茶姑娘在锣鼓、钹、二胡等乐器演奏中唱灯跳舞;二是以采茶姑娘为主,配有社会各行业人物表演。采茶灯主要根据所扮角色的职业特征,摹拟其形态和行业行话,其主要角色有12采茶姑娘、渔、樵、耕、读、商、僧、闲汉、生、旦、净、丑、末等。表演队伍的程序是牌灯、锣鼓人、彩灯、十二采茶姑娘、戏剧人物,最后是三教九流人物,舞步有十字步、踮步、交叉步、对穿花、麻花绞,曲调唱词有十二月采茶、花采茶、单采茶、双采茶、倒采茶、农夫采茶等。参与演出的杂员队伍,少则六七十人,多则百余人。
二十四、印江傩堂戏
印江傩堂戏承传到第61代,已有上千年历史。傩堂戏表演分为三个阶段:即开坛、开洞、闭坛。开坛、闭坛是酬神和送傩仪,开洞是正戏,腔调有9板13腔。祭祀仪式有“四大坛”:开坛、发文、立楼、搭桥;“八小坛”:领牲、上熟、参灶、招魂、祭船、和坛、投表、清册、送神、游傩等。除傩祭、傩仪外,还有傩戏、傩艺、傩技等杂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