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字牌是印江及其相邻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化娱乐方式。当地人称字牌,外地人称苗牌 ,系采用白皮纸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牌面篆写中国数字壹到拾的大小写法,字体书艺极高,极富草韵而不失篆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游戏技法非常复杂,是民间数字游戏的典范。
十、印江红棺葬
红棺葬起源于唐初,城南云半曹某赴京殿试,高中状元,皇帝询其家况,曹某赋诗以答,忌,杀之。国人鸣冤,追曹以显爵,特赐葬红棺。为表纪念,印江成年人去世后,皆实行红棺土葬,这种习俗延续至今。礼葬过程有赶信、哭丧、堂祭、山殡(清棺、封棺、定向、下葬、掩土)等。
十一、印江土家族婚俗
自明代“改土归流”以来,印江男女青年缔结婚姻要经过很多程序。男方要请媒提亲、送书开亲、烧香、请庚、过礼。婚期前一天,女方要举办花园酒、哭嫁、辞祖。佳期这天,男方要发轿迎亲、回车马、拜堂、闹新房、回门等。
十二、印江印染工艺
印江印染工艺流传已近千年历史。印染分染色和印花两个部分,以土蓝靛为染料,以白土布为底布,印染成蓝底印花布,其代表作品“凤凰升子底印花被面”被收藏家亲睐。印江印染工序繁复,在花板制作、染料制作、染色印花等工艺流程中有几十道工序。其工艺品形式多样,图案内容丰富,造型独特,富有灵性和美感。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整个工艺均为手工操作,技艺全靠师徒相承,世代相传。
十三、印江红雨伞制作工艺
十七世纪末,印江城北官庄坝覃姓从江西引进红雨伞,之后,印江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胆创新,制作出来了独特的红雨伞。红雨伞由竹子、印江白皮纸、柿子油等19种材料精制而成。制作时先把竹子加工成雨伞骨坯,用石灰水浇淋、浸泡,然后用桐油掺油红(或品红、黄丹)涂抹,再用青油罩面即成。每把雨伞共72道工序,故有“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上算”之说。
十四、印江“韵酒”酿造工艺
印江朗溪韵酒是用本地所产糯高梁为原料,用药曲(米粉加草药汁做成)发酵、蒸煮等传统工艺酿制而成。韵酒时温度要适中,一般在15℃-25℃之间,其味甜酸而清香,色泽红黄而透明,能解渴清心。清末曾用此酒进贡皇族,故又称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