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三是对外劳务层次提高。由建筑工、缝纫工逐步发展到计算机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石油勘探工等工种。劳务市场遍布亚、非、欧、美和大洋洲的64个国家和地区,日本是镇江外派劳务第一大市场,约占全市30%左右。

  (五)服务外包启动并加快发展

  从2008年开始启动的服务外包,连续三年实现翻番。2010年,全市共有商务部管理系统登记注册服务外包企业201家。通过十一项国际认证88个,其中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三级认证44个。

  一是争创一批省级品牌。镇江市被认定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镇江软件园、京口区、润州区创意产业园认定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首批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二是建成一批优质载体。建成各类服务外包载体150万平方米。其中,总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的镇江丁卯科技城、1.58平方公里的镇江软件园二期,总投资10亿元的丹阳科技创业园、总投资4.2亿的润州亿兆软件园等一批科创中心和研发大楼加快建设。

  三是形成了镇江的特色。致力于打造“中国船舶外包中心”,全市船舶外包领域已集聚了20多家企业,形成以研发为支撑,覆盖数字化造船设计、船舶生产管理、船舶控制系统集成、船舶装备保障等具有完整体系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船舶服务外包产业链。

  (六)园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加快园区体制机制创新。2008年12月,镇江出台《关于加快和促进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等6个指导性政策文件,对开发区的考核评价、人事编制管理、运行机制、领导薪酬、机构级别、行政审批等方面作出重大改革。各开发园区均成立开发总公司,实施领导年薪、全员聘用、绩效考核等制度,完成控制性详规修编并报市政府审批。

  二是凸显开发园区主阵地作用。2010年,全市开发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连续2年超百亿,提前一年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57.7%;工业品销售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用外资、进出口、出口均占全市一半以上。全省开发区综合评价,镇江各开发园区在全省排位普遍提高,镇江新区保持第一方阵,丹阳晋升到第二方阵,润州晋升第三方阵。

  三是开发区功能进一步完善。镇江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镇江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扬中“一关三检”合署办公通过验收。全市7个开发园区共创建8个国家级品牌,14个省级特色品牌。各开发区根据自身产业特色正在编制并申报省级森工产品、光电子、重装、生态产业园。

  (七)商务经济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一是GDP拉动力强。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约为36%,拉动GDP增长近5个百分点;外贸贡献率约9%,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加上外商直接投资,商务经济拉动GDP增长约8个百分点。

  二是增加值占比高。三资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企业35.4%,商贸业增加值占全市12.3%,两项之和占全市半壁江山。

  三是税收贡献大。外企涉外税收占全市25.4%,商贸业税收约占13%,两项之和近40%,加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税收,商务经济税收贡献也要占半壁江山。

  四是就业带动强。按商务部统计口径,镇江内、外贸创造就业岗位超过60万人,外资企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

第三节 “十一五”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镇江商务发展总体呈现量质并举、加快发展的态势,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主要指标增幅较高但总量仍然偏低。“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后2年,全市社零、实到外资、服务外包、境外投资增幅均在全省前列,但占全省比重全部低于6%,进档升位压力大。全省外贸综合绩效评价排位靠后。创新型商务经济发展的投资和贸易促进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