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三是批发市场加快发展。以惠龙港为代表的生产资料市场、以镇江农批市场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亿都建材、亚太五金、义乌小商品、森林家居、食品商城等专业市场相继建成。全市实现百亿市场1个(惠龙钢材市场),超50亿市场2个(丹阳眼镜市场、汽配灯具市场)。

  四是扩大内需政策落实到位。全市已建成“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1300个,基本实现行政村和所有乡镇全覆盖。“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汽车以旧换新”实施以来,共争取国家财政补贴近2亿元,拉动城乡消费20亿元。全市家电以旧换新中标企业销售额同比增幅均在35%以上,五大类家电销售平均增长45%。

  (二)利用外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60亿美元,约占全市累计实到外资的一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是引进了一批外资大项目。奇美国亨六厂合并,成为国内最大的工程塑料粒子生产基地。涌现出环太硅科技、巨宝科技、绿洲新能源、山特维克新型合金管材科等一批总投资5亿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

  二是新兴产业链项目成为引资重点。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产业、海洋工程五大新兴产业合同外资占全市比重连年提升,2010年超3成,金融、投资、商贸类现代服务业合同外资占全市比重30%。薄膜太阳能将形成一个从设备制造、电池生产、TCO玻璃、地面发电站、农业大棚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多晶硅基本形成涉及硅料生产、铸锭拉棒、切片、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应用等方面的产业链。

  三是利用外资方式实现多元化。新加坡新科动力收购华晨华通股权并增资5000万美元,是镇江近年来最大的外资并购项目。注册1亿美元的台泥投资性公司成为镇江首家外资投资性公司。嘉新水泥、中盛粮油、沃得、天工、利华国际等7家企业分别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境外上市。

  (三)对外贸易积极打造国际品牌

  “十一五”以来,全市年均新增内资外贸企业270家,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0家。

  一是进出口企业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外贸有权企业4500家左右,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353家,当年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10家,其中出口超亿美元企业4家。

  二是国际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出口超亿美元市场11个。欧盟、美国、东盟、日韩、港台等主销市场占全市出口2/3强。南亚、拉美、中东、非洲、俄罗斯、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市出口比重超过30%。

  三是贸易商品渐趋丰富。纸张、纺织品、工具、眼镜、汽车零部件、化学品、焦煤等10种商品出口超亿美元。进口商品主要是生产所需纸浆、石油衍生品(苯乙烯、制塑原料)、硅原料等,缓解资源压力并带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四是加大品牌基地建设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2007年成立“镇江市出口品牌推进委员会”,促进地方品牌国际化。现有1个国家级眼镜出口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3个国家级出口基地企业;1个省级五金工具集聚监管区、1个省级五金工具出口基地,19个出口基地骨干企业。

  (四)外经合作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十一五”期末,全市共有外经有权企业共16家,其中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0家;累计批准境外投资企业79家,中方协议投资近3亿美元。

  一是境外投资质量提升。境外投资企业70%以上设在香港、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天工工具投资的台湾新正公司成为镇江第一家、全省第三家赴台投资企业;大亚、飞达、沃得等本土重点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江苏克蒂纳日本公司成为镇江首家“走出去”承接海外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

  二是工程承包创出了品牌。工程承包市场分布在欧盟、东南亚、南亚、非洲等10多国家和地区。镇江国际公司在欧洲打响“中国园林”建筑品牌;建工集团、省交通、华扬石油钻井公司发挥土建、滑模、地下顶管、石油勘探等技术特长拓展市场。镇江国际公司、省交通获商务部对外援助实施企业A级资格。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