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社会环境
1.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更加和谐关爱的扶残助残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进一步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的社会风尚,营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良好环境。通过各级教育机构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对青少年加强扶残助残的教育和引导,继续深入开展残疾人好新闻有奖征文评选活动;鼓励动员新闻媒体加大对优秀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的宣传,激励残疾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事业,鼓励志愿助残。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红十字会、慈善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参与残疾人发展事业,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事业。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助残”活动,在社会形成良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继续组织开展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开展节日期间走访慰问活动,通过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心中。
4.深入推进无障碍建设,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更优条件。一是积极配合城建部门加快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大对县城现有道路、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造力度,加强对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努力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加强对盲文、手语、特殊通讯设备等辅助技术和替代技术的完善,电视台要推进手语、字幕、残疾人专项节目的开展,基本实现交流无障碍。
5.加强残疾人系统信息化建设,全面促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县残联信息网站的建设、维护和监管。丰富县残联公众信息网的公开信息内容,提供网上服务。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统计台账建设,为残疾人更加方便、快捷的办理相关事项提供服务。
(九)组织建设
1.全面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协会,逐步完善企事业单位的残疾人组织,形成健全的残疾人组织体系。
2.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各级政府,组织人事部门要关心残联干部,重视对他们的培养教育,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3.培训选拔优秀残疾人,广泛开展自强活动,培养钻研科技,勤劳致富,爱岗敬业等富有自强精神的优秀残疾人。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