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市民百姓反映集中的部分居住区绿化存在的“四不”问题(养管人员不到位、养护经费不落实、养护技术不规范、居民参与不广泛),绿化行业将把创建工作从公园向居住区拓展延伸,以开展“绿化服务进社区”同创共建活动为载体,推出四项工作新举措:
(1)落实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市区两级绿委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整合绿化、房地、社区、物业等部门的资源,建立健全居住区绿化管理体系,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推进居住区绿化工作。
(2)提高居住区绿化养管水平。市区两级绿化管理部门联手举办绿化技术培训班,免费为居住区绿化养护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并在局政府网站增设专题网页,开通网上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功能,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提升居住区绿化养管水平。
(3)完成一批老居住区绿化改造任务。按照“跨前一步,主动协调”的思路,绿化管理部门会同房地、物业等部门,多方筹措和落实改造资金,全年重点完成250个老居住区绿化改造任务,积极稳妥地解决好部分大树影响居民采光和通风的问题。
(4)探索建立居住区绿化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结合文明街道(镇)、文明小区的创建工作,试点推行“物业-社区-居民”三位一体居住区绿化管理机制,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身边绿化的管理,共建美好绿色家园,共同改善小区绿化面貌。
3、着眼长效,推进创建工作深入持续发展
贯彻“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着力推进创建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创建工作实现常态长效管理。
一是完善“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推进和谐文明公园建设。
围绕构建和谐文明公园的目标,根据公园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强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地“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发挥公园、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管理的叠加效应,拓展公园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公园管理的生机与活力。
(1)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公园管理部门要紧密结合和谐社区的建设,主动把公园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依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资源,发挥社区的综合协调优势,提升公园的管理水平。针对部分公园免费开放后碰到的一些社会治安工作问题,借鉴和推广长风公园、凯桥绿地、不夜城公园等单位的经验,引导社区派出所、城管队介入到公园的日常管理中,有效加强公园的社会治安工作,为市民游客创造和谐文明的游园环境。在深化公园便民服务活动上,要借鉴和推广静安公园、人民公园、和平公园、闵行体育公园等单位的经验,组织社区的医疗机构,定期为市民游客提供健康、健身、心理咨询等志愿者服务活动。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