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容环境逐步提升。完成1183个“上海市整洁村”的跟踪检查工作;认真开展“整洁镇”试点工作。结合“百镇千村”清洁保洁行动加强农村环境保洁,各区县农村保洁员上岗总人数超过2.5万人。加强郊区镇级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管理,有效降低了简易堆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迎世博600天行动有序推进,市容市貌显著改观
户外广告整治稳步推进。全市累计拆除各类户外广告设施3.3万余块,整治店招店牌4.6万余块。禁设区范围内的楼顶、墙面广告设施及展示区、控制区范围内违反规划要求的广告设施基本拆除,全市户外广告过多、过密、过滥的问题明显改观。
中小道路和重点水域环境水平不断改观。针对部分中小道路市容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全市累计完成1159条中小道路环境治理,有效改善了中小道路环境面貌。加强了黄浦江、苏州河水域和两侧陆域市容环境保洁,重点整治趸船168艘、支流河口204个。组织开展了“迎五?一”、“迎国庆”、“迎新年”清洁城市行动,中环线内10个区七类环境薄弱区域的脏乱问题70%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点明显减少。
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达标工作落实有效。以市容环境联席办公室为平台,组织开展了街镇责任区达标活动,推进作业、管理、执法、责任单位“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并与市文明办联手,借助文明社区建设的载体加大推进力度,完成了94个街道(镇)责任区管理达标创建,并初步建立了常态整改纠错机制。
乱设摊综合治理不断深化。根据“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堵疏结合、因势利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治理原则,按照“堵要严、疏要实”的要求,实施禁止与疏导相结合的治理工作,落实严禁、严控、控制三种区域和针对不同设摊类型的差别化管理措施。本市中心城区乱设摊总数控制在8000个左右;跨门营业总数控制在2200个以内,本市中心城区集聚占道乱设摊基本处于可控状态。
铁路轨交国省道沿线市容环境整治成效显著。铁路、轨道交通、国省道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基本完成。铁路轨交国省道沿线暴露垃圾基本清除,摊亭棚得到规范,“三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水域环境明显改观,8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被拆除。
公共交通枢纽区域市容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全市两大机场、两座火车站、40个轮渡站、44个公交枢纽站、36个长途客运站的市容环境明显提升。
渣土整治取得突破。编制完成了《上海市建筑渣土整治方案》及《上海市建筑渣土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加强建筑渣土专项整治,初步建立了“一区一价、对口消纳、区域专营、卸点付费”的建筑渣土管理新机制,在全市建筑渣土申报总量同比上升15%的情况下,偷乱倒总量同比下降22%。加强渣土车辆信息化管理,对部分运输企业、建设工地及中转码头安装了卸点付费监管系统;2300多辆有资质的渣土车已全部安装行驶记录仪。
绿化景观优化工作推进有力。全市累计完成绿地整治2747公顷,绿地调整改造662公顷,立体绿化34公顷;更新行道树设施约4.4万套。完成西藏南路等进入世博园区11条主要通道的绿化景观优化方案。地铁站点绿化恢复工作得到有序推进,8号线二期、11号线嘉定段、7号线等36个站已恢复绿化约38公顷,2、9、11号线的12座站点绿化恢复工作正在抓紧实施。
公园品质切实提升。累计完成26座老公园改造。积极推进公园无障碍设施改造,完成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等5座市级公园无障碍改造。开展“迎世博、学礼仪、学英语”培训,加强公园窗口建设,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公共厕所建设与服务得到强化。新建环卫公厕230座,新增世博应急保障拉臂式厕所42座,新增社会单位公厕对外开放507座,新增、更新公厕导向标志2918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