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残疾预防,减少残疾发生。
主要措施:
1、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各县(市)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建立康复站,部分条件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及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社区康复点;协调卫生部门加强地、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科室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通过整合资源,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机构、残疾人活动场所、社会力量等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使他们主动参与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将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纳入居民(村民)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各级残联要承担起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工作,指导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点)的建设。
2、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残联协同卫生部门为各设康复站(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训练1名康复专业人员,使他们成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骨干力量,在给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同时,开展康复服务信息咨询。
3、积极争取“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采取与具备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使1500人重见光明。规范建设低视力康复点,组织供应助视器,推广低视力康复技术,对50名贫困低视力患者实施救治。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为40名盲人提供定向行走辅助用具。
4、完善聋儿康复服务,力争对全地区50名5-8岁聋儿进行语言培训,对贫困聋儿实施康复救助。积极指导社区、家庭开展聋人康复训练,拓宽听力语言康复服务范围,推广中国手语。开展听力语言康复教师职称评定工作。
5、设立辐射全地区的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地服务。要积极争取台湾曹氏基金会、世界轮椅基金会、新疆福利基金会的赞助和支持,满足残疾人对用品用具的需要。“十一五”期间用品用具供应达到3000件。
6、积极争取“长江新里程”项目,协调自治区用品用具供应站为地区肢体残疾人取模、制作、安装质量高、收费低的假肢,贫困残疾人给予免费安装。
7、完善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协调与合作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托克逊县全面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实施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大力开展精神病防治社区康复,使400名精神病人得到康复治疗,采用工疗、娱疗、日常照料等康复手段切实提高康复效果。
8、发挥社区和家庭的作用,以幼儿园、社区服务机构为依托,开展智力残疾康复综合服务;调动智力残疾人亲友的积极性,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生活自理和认知能力与语言交流等训练。对成年智力残疾人进行简单劳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实施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切实做好特殊人群的补碘宣传教育工作,减少智力残疾发生。
9、积极参与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对无能力加入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残疾人给予资助。建立康复专项救助制度,实行康复有偿服务试点,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10、成立地区和县(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与残疾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服务,普及康复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和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自我康复意识。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有效减轻和控制残疾程度。
(二)教育
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十一五”期间,残疾人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
主要任务: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逐步达到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使接受特殊教育的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