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特色工业发展。突出四个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完善规划布局、健全政策措施,加快园区主干道路和供排水设施、输变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工业园区各有3户以上有实力、产业链长的新企业入驻,每个园区有2个以上项目投产。(责任单位:州经商委、州发改委、州交通局、州水利局、州供电公司,各县人民政府) 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相结合,加快培育煤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多金属深加工、新材料产业链,大力发展民族服饰、藏毯加工等特色轻工业。重点抓好奥凯热水500万吨洗煤厂、海晏天盛年产5万吨光伏线切材料、门源伊佳750万件民族服饰、祁连亿达0.8万吨牛羊肉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工作。突出工业项目建设,继续抓好西海煤炭先锋45万吨矿井、奥凯江仓90万吨矿井、正远小沙龙年处理200万吨铁选矿、门源热电联产、石头峡和纳子峡水电站、门源银灿铅锌矿技改和铜锌矿选厂等项目,力争完成工业投资25亿元,增长20%。(责任单位:州经商委、州发改委,各县人民政府) 积极争取省级“123” 科技项目,推进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重大科技攻关。(责任单位:州经商委、州科技局牵头) 抓好项目跟踪服务,确保在建项目按时投产达标、签约项目如期开工建设。突出经济运行协调指导,认真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工业经济分析调度季会制度,引导协调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流动,向煤炭、能源、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和品牌产品倾斜,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贴息及补助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创业服务、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扩规模、提质量、增后劲。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平台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把技术改造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加快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工业结构由资源初级开发向综合加工制造转变。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促进规范运行。(责任单位:州经商委,各县人民政府) 突出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认真落实州政府与省国土资源厅签订的矿产资源合作勘查协议,支持国有地勘单位和资源性企业加大地勘力度,鼓励商业性勘探,力争实现地勘投资7000万元。(责任单位:州国土资源局牵头) 落实《海北州矿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发挥矿产品价格调节基金作用。(责任单位:州经商委、州国税局、州地税局)
(三)推进高原生态旅游业发展。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围绕打造青海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目标,抓住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投资2亿元开发祁连旅游资源的机遇,高起点谋划祁连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东方小瑞士景区建设详规,开工建设特色景点。启动实施措温波藏城规划,按功能定位建设好民俗特色一条街和湟鱼家园。完成“各县每年打造一至两个精品景点、开发一至两件旅游新商品”的目标。继续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祁连旅游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加强旅游文化建设。依托丰厚的历史民族文化底蕴,着力培育旅游文化品牌,深度开发生态游、健康游、红色游、民俗游等特色旅游,培育中高端旅游,加快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步伐。推进旅游资源开发与房地产、矿产、水电、农牧等资源捆绑招商,增强旅游招商的吸引力。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加大旅游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和宣传营销力度,整合旅游优势资源,开发旅游消费项目,培育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加强与山东省和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构建多层次、多品种、多样性的大旅游圈,推动旅游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一家一特”为特点的农(牧)家乐和乡村旅游,制定相关标准,推动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接待游客人数和综合收入有大幅提升。(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旅游局、州经商委、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文化体育局,各县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