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健全党内关爱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给党员在生活和创业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认真做好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党员生病住院或有重大灾难,党组织要及时慰问和帮助,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
5、建立党代表大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要选择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乡村党组织,组织党代表定期下访当地党员和群众,加强沟通联系,听取意见建议,帮助和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基层党员群众向党代表反映情况、表达意愿、提出建议等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
七、强化对农村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培训
1、明确培训工作责任及目标。县委组织部要将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研究制定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落实培训经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举办的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乡镇党委主要负责村“两委”成员、后备干部、农村党员、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保证每两年轮训一次,农村党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乡镇党委组织的党课。乡镇党委书记要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和党课上亲自作辅导报告。建立村干部培训情况登记制度,乡镇党委每年要将培训情况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2、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县委组织部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积极探索整合培训资源的有效途径,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武装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突出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组织党员和干部到先进村实地学习考察。认真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万名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程”、“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民族地区村干部“走出去”培训和进高校培养计划等。
3、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实现全县远程教育乡村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切实抓好站点管理、教学辅导、技术服务、教学资源开发和专职干部五支队伍建设,乡镇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远程教育工作“五项机制”,充分发挥电信模式站点优势,努力提高管、学、用工作水平。注重教学资源开发,结合本地实际和党员群众需求,积极开发“乡土教材”,提高培训实效。经常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收看教学内容,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同时,加强村干部学历教育,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党校和高等院校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