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蔬菜产业技术升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引进优新品种,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完善、制订无公害、绿色蔬菜节水、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无公害新型肥料、配方施肥、绿色农药、补光灯、转光薄膜、棚室骨架等相配套的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全面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行蔬菜深加工产品开发,开发蔬菜汁、速溶粉、蔬菜脆片等新产品,提高蔬菜加工增值率。健全创新机制,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院校、研究单位的合作,建设以承德市蔬菜研究所、格林公司等为主体的蔬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立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先进技术的集成配套、示范应用。 2010年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38万亩,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产量达33万公斤,50%以上蔬菜达到绿色食品标准,30%以上达到有机食品标准,蔬菜加工转化率达10%以上,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10个以上,蔬菜产业产值达22.3亿元。
(七)食用菌产业集群
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以优化质量、提高效益为核心,调整食用菌品种结构,优化主导产品的品质,并增加珍稀食用菌的比重,引进、培育适宜出口欧盟、东亚等地区的食用菌优新品种;加强食用菌生态原料林速生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 ;进行主栽食用菌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包括反季节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珍稀野生食用菌驯化与栽培技术开发示范;进行食用菌废弃料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示范、推广;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和加工方式,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加工水平和质量,开发符合欧盟等食用菌消费地区标准的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开发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健全创新机制,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院校、研究单位的合作,建设以承德市绿源绿色食品公司为主体的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立食用菌产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高新技术的集成配套、标准化生产示范,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食用菌生产集约化、标准化。2010年食用菌生产基地规模达到2.4亿盘(棒),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产量20万吨,产值16亿元,开发新产品4个,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5个以上。
(八)马铃薯产业集群
以产业技术升级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引进开发、应用一批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利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马铃薯新品种,加快微型种薯繁殖速度,实现马铃薯脱毒种薯工厂化周年生产和供应市场;制订、修订马铃薯系列标准并应用,提高马铃薯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培育龙头加工企业 ,开发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健全创新机制,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院校、研究单位的合作,建设以围场马铃薯研究所、围场双九精淀粉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承德市马铃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立马铃薯产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高新技术的集成配套、标准化生产示范。2010年生产基地规模55万亩以上,脱毒种薯使用率达80%,马铃薯产量达100万吨,商品率达80%,开发深加工产品2-3个,产业产值达7亿元。
(九)种子产业集群
以引育新种、壮龙头、创名牌、建基地为重点,引进培育名、优、特、新品种,特别是专用玉米和特用玉米品种;建立以承德三北种业、中种集团长城种业、承德裕丰种业、宽城种业公司等为主体的承德市种子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快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淀粉、高油玉米等新品种的培育,为种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制种生产技术及精加工技术水平。2010年制种面积36万亩,产种12万吨,商品种子一级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产值6亿元,全市种子企业自有品种平均达到80%以上。
(十)肉奶牛产业集群
以创建承德肉奶牛品牌,实现养牛产业化,提高养牛效益为核心,引进优良牛品种、提高优质冷冻精液生产工艺水平,提高母牛受胎率,并通过改良提高现有奶牛产奶量和肉牛质量;研究和推广奶牛胚胎冷冻、胚胎移植技术、迅速提高奶牛数量;研究性别控制技术提高母牛产犊比例并示范推广;开发高效绿色肉奶牛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富硒保健奶、调味营养奶,利用高乳脂率牛奶生产奶酪深加工产品;搞好防疫灭病,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卫生标准,保证质量安全;开发、集成肉牛育肥技术,生产高档牛肉,提高肉牛育肥的效益,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通过以上技术研发与推广,实现肉奶牛产业化,打造承德名牌产品,显著提高养牛效益。健全创新机制,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院校、研究单位的合作,建设以承德市畜牧研究所、承德市畜牧场为主体的承德市肉奶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进行先进技术的开发、集成配套、示范应用。 2010年全市奶牛基地饲养规模达到30万头,肉牛年饲养量170万头(出栏75万头),全市牛饲养量200万头,实现产值60亿元。
五、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抓好智能化仪器仪表省级技术中心创建、河北省中药材GAP承德研究中心等基础平台建设,完善北京博士后承德基地功能,加强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和企业孵化器建设;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围绕县域优势农业产业,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专家指导、连接农户的产业技术传播站,进行先进技术的引进、转化、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全程化技术服务;搞好科技下乡、科技宣传、科普进社区活动,为全社会提供服务,提升整体科技素质。二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县域专业特色生产力促进中心,明确职能,强化手段,增加服务内容;建立完善常设技术市场,通过技术交易、项目对接洽谈等活动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三是优化政策、投入、人才环境。进一步加强科技政策的研究制订,把政府支持与市场服务结合起来,积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并推进多渠道、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的形成;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措施抓好,要用好本地的,引进急需的,给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依托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创建重点实验室和行业技术中心;三是要加强产学研联合,利用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作用,加强合作创新,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承德顺利转化;四是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创新体系,提高农业企业、科研单位的技术研发实力,健全完善各类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引进、推广应用。到2010年建设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10个,形成智能化仪器仪表、钒钛、果品、风电、中药、种子、食用菌、肉奶牛、蔬菜、马铃薯等10个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附件:1、承德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创新项目汇总表
2、 承德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点推广项目汇总表
附件1:
承德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创新项目汇总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承担单位
| 技术依托
| 起止年限
| 总投资
| 预期经济效益
|
产值
| 利税
|
1
| 钒产品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利用本市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和自有的技术优势,从优化提钒系统工序、工艺,开展钒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承德钒钛产品档次、质量和技术含量,实现钒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年产30万吨钒渣、2万吨钒深加工系列产品、700万吨含钒低合金钢的生产能力。
| 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长沙隆泰科技有限公司
| 2006-2008
| 62000
| 3180000
| 490000
|
2
| 转炉炼钢蒸汽回收余热发电新技术
| 本项目采用转炉煤气过热炉和蒸汽蓄热器新技术,结合现有成熟技术开发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余热、余能发电装置,实现对承钢转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及余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年节水53万吨,发电8640万KW.h。
| 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博鹏北科科技有限公司
东方锅炉厂
| 2006-2010
| 27000
| 6000
| 827
|
3
| 钒钛磁铁矿的钛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
| 以承德钛铁矿为原料采用盐酸浸取工艺生产颜料级钛黄粉及其副产品人造金红石;采用大型密闭电炉冶炼高钛渣,用副产金属铁制成高附加值的水雾化铁粉。年产2万吨颜料级钛黄粉、3万吨高钛渣、2万吨水雾化铁粉。
| 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2006-2008
| 27000
| 120000
| 15300
|
4
|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风轮叶片开发研究
| 开展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叶片的攻关技术研究,实现风力发电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和产业化。年产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400套,年产风轮叶片350套。
| 河北金风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河北北辰电网集团
|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2006-2008
| 10000
| 64000
| 16000
|
5
| 仪器仪表新产品研究开发
| 研究开发雷达液位计、光纤液位计、热机械分析仪、蠕变试验机、煤炭集运站储运计量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高准确度自动配料系统、热能表、水资源无线监控及管理系统等新产品,提高仪器仪表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增强行业发展后劲。年产热机械分析仪200台、雷达液位计、光纤液位计500台、煤炭集运站储运计量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50套、高准确度自动配料系统20套、热能表2万台。
| 承德热河克罗尼仪表有限公司、承德市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承德五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承德联创计控设备有限公司、承德新龙电子有限公司等
| 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 2006-2010
| 3000
| 28000
| 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