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产业转移工业园交通、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要配合做好园区外围道路、电网及供水等设施规划和实施方案,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抓好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和河西工业城的建设,通过努力,使之建设成为既是承接珠三角等地产业转移的基地,又是最具产业特色(石化产业)、原材料最丰富、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生态环境和谐的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
(三)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认真开展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立园区建设规模和产业定位,提出相应环境保护措施,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设定我市产业发展的能耗、环保、技术以及安全标准,确立产业准入门槛。要适当提高产业投资强度、单位土地产出率、能耗、水耗和排放标准,限制低水平传统劳动密集型项目进入。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财税贡献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优质项目。严禁引进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淘汰和禁止类项目进入园区,产业转移工业园环保基础设施要与园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营。设定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能耗、环保、技术以及安全标准,加强园区能耗量化监测、评价和管理。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精心筛选承接项目。根据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最新动态,围绕我市产业转移的承接点,精心筛选、包装、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产业带动关联性较强的承接项目。二是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精心筹备,抢抓机遇,以会交友、以会招商,积极组织参加中博会、山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选择客商比较集中、产业转移和扩张倾向比较强烈的地区进行驻点招商,直接到企业宣传我市比较优势,推介优质项目,实现点对点的对接,提高产业承接的成功率。明确各驻外机构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驻外机构承接产业转移前沿阵地的作用。三是广泛开展区域合作。找准我市在区域合作中的定位,主动依托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和珠海市、珠三角地区、中石化的合作,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当地企业、项目优先选择转移到我市。要拓宽交流合作渠道,积极开展与东部及沿海地区政府间的经贸合作,密切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行业协会及商会的联系,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财团、大公司的交流,多渠道寻找合作伙伴,做好与在外成功人士的沟通,促进“回引”创业。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