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与遵循市场规律相结合。在遵循产业转移和区域布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资源配置功能,合理运用调控手段,稳步推进产业转移工作。
(二)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在有序、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着力引导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内生力量,加大劣势企业淘汰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三)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相结合。坚持产业集中发展,承接的产业一律进园区。着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上下游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条。
(四)坚持产业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在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强化对承接产业的选择和甄别,加强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工作,防止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入,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四、目标任务
(一)重点发展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和河西工业城,打造成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中最具产业特色(石化产业)、原材料最丰富、基础条件突出的工业园。
(二)各县(市、区)建成一个以上经省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各县(市、区)重点建设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南水(茂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太和(茂港)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三灶(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白云钟落潭(化州)产业转移工业园。
(三)力争在未来五年以石油化工、机械、能源等优势产业为基础,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形成和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显著提升产业聚集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五、工作措施
(一)做好园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根据《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的指导意见》(粤经贸工业〔2008〕385号)和《
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粤经贸工业〔2008〕386号)的精神和要求,将产业承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规划过程中,产业转移工业园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地区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相衔接,要注重围绕优势产业,突出不同功能和特色,推动园区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整合现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资源,使园区规划建设呈现实用性、配套性、超前性。根据全市产业布局、结合茂名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综合成本优势,选准产业的承接点,注重承接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灵活性。当前主要承接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纺织行业、建材行业、塑料制品等重点产业转移。茂名(珠海)产业转移工业园和河西工业城着力承接石油化工后续加工。各县(市、区)工业园按照地方特点承接具有本地特色的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主导产业:信宜市主导产业是毛纺织、五金电子加工、皮具服装加工业,电白县主导产业是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电子电器装配、五金设备制造、石化乙烯深加工,茂南区主导产业为塑料制品与包装材料产业,茂港区主导产业为电子电器元件制造与装配、乙烯后续产品加工,高州市主导产业为服装制衣与皮革制品等缝纫产业,化州市主导产业是塑料玩具与电子装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