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二十九)加快完善区域间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实施盘锦-营口(鲅鱼圈)、盘锦-沈阳、盘锦-锦州-葫芦岛、盘锦-阜新、盘锦-鞍山城际铁路和快速通道工程,加快沈盘铁路、疏港铁路、盘营客运专线、城市轻轨、朝盘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盘锦港二三期工程建设,论证建设25万吨级原油码头及航道工程,促进亿吨海港建设。修建通往锦州(何屯)机场、营口(兰旗)机场的快速干道,使锦州、营口机场成为盘锦对外开放的空港;建设完成二界沟-大凌河段滨海大道,实现全线贯通;完成阜盘高速公路建设。打通盘锦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地区的快速通道,形成枢纽型、网络化、功能性,陆海空立体化、快捷高效、四通八达的集疏运体系,努力把盘锦建成辽宁、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枢纽城市。

  (三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高品位建设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优先实施民生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加快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打造“母城至新城、副城和4个新市镇、副城至乡镇、乡镇至村屯”三级城乡客运网络,各经济区(园区)适时开通客运、公交或公交班车,公交线路达到40条以上,适时发展城际间公交;建设集铁路、城市轻轨、公共交通、出租车与长途客运相互衔接的客运综合枢纽,实现所有乡镇有客运停靠站,所有行政村屯通客车;深化运力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公交车、出租车升级换代,整合客运资源,逐步实现实体化运营;构建运转高效、安全节能的货物运输服务体系。加快城镇道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城区和县城全部实现集中供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依托辽河油田重点发展城市燃气、汽车燃气和工业燃气三大业务,推广普及天然气的使用,率先实现“气化盘锦”;加快推进华润热电、辽滨热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开发利用,加强城市电网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以供水防洪和水生态安全为重点,实施好大伙房水库输水二三期工程、万金滩水库水源工程,实现城乡自来水化。实施中小河流治理、辽河河道综合整治和海防堤建设工程,完成双台子河闸扩建工程,统筹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加强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形成防洪减灾体系。加快推进各级各类经济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电、路、气、通讯等“七通一平”,提高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三网融合”工程,建成“数字盘锦”。

  八、以和谐盘锦建设为保障着力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形成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努力创造城乡群众的幸福生活。

  (三十一)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坚持富民优先,合理调整分配收入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提高扶贫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优抚对象待遇水平。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努力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收入差距。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等问题,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三十二)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建立全民大病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各类保险、基金区域和城乡“一卡通”,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办理。健全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社会救助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城市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形成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更多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

  (三十三)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增加政府支出用于社会事业比重,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办好公立示范园所为基础,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双高普九”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大洼职教城、辽滨和盘山职教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十二五”末,职业教育在校生数、职业培训人数分别达到10万人;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好市中心医院、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知识普及。发展公益文化事业,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会议中心、广播电视大厦、科技活动中心(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儿宫)等公益项目,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市县乡村四级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奥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做好第十二届全运会承办项目筹备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培育壮大老年服务事业和产业,推进高标准养老院建设;编制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