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切实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舞台承载、政策保障、环境吸引,注重用干部、人才导向发展,创新完善干部、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创新人才投入、创业扶持、激励保障、评价发现、流动配置等政策,实施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贡献一流报酬、一流能力一流岗位,推动高层次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集聚。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盘锦成为人才高地。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围绕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好重大人才工程,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外向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为向海发展、全面转型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切实形成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的生动局面。
(二十五)深化农村改革。围绕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着力破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健全土地承包权流转政策,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把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二十六)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围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促进油地经济社会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培育成熟的产权、土地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实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知识等生产要素充分集聚和利用。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理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市、县区、乡镇财政收支体制,积极争取资源税、环境税征收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金融机构经营机制改革,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加快引进域外金融机构;强化担保机构建设,支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搭建多种融资平台,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土地供应结构,盘活存量土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对沿海滩涂的统筹规划和开发利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计划用地指标,为加快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二十七)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支持促进辽河油田公司、辽河石化公司、华锦集团等代表盘锦形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农苇场改革和公用事业改革。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样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和经营范围,形成全民创业的激励、导向和保障机制,创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增强发展后劲
围绕优化空间和生产力布局、实现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适度超前、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港口、铁路、公路、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建成功能完备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二十八)加快完善城乡公路网络。坚持以提高运输保障能力为核心,加强城际通道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公路网络。规划建设高升至辽滨高速公路(先期实施西安至辽滨段),建设跨双台子河孙家大桥贯通东外环路。完成西外环路、盘海营高速公路大洼出口改造,推进东跃街、金城路建设。新建环城东路、双绕北街,形成城市东外环、北外环,与现有的西外环、南外环共同构成城市一环。利用现有省道大锦线(S308)和沈盘线(S102)、新建三家杨至胡家镇段道路,形成南二环、西二环;沿胡家镇-陈家乡-新立镇-唐家乡-大洼镇方向新建城市北二环、东二环,共同构成城市二环。推进向海大道北延、惠宾大街西延工程、中华路南延工程、红海滩大道新建工程以及国道庄林线(S305)、省道库二线(S211)、省道中新线(S210)、省道大盘线(S312)大修拓宽改造工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内外衔接、城乡互通,通河达海、不留死角,支撑转型发展、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到2015年,普通公路完成21条600公里以上新建、改建、大修任务,新增里程1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完成2条30公里新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