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队伍建设形成梯级结构。按照“骨干教师打基础、学科带头人作支撑、名师工作室搭平台、未来教育家展风采”的思路,实施名师梯队建设工程。通过名师梯队建设,营造有利于教育名家名师脱颖而出的环境,发挥名师名家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全市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教师教育保障机制有效完善。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加大教师教育经费投入,建立教师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制定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教育标准和中小学教师能力建设标准,完善教师进入、培养、退出机制;加大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发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支撑与服务作用,打造一批优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基地。
--教师教育优质资源不断丰富。继续完善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研制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开发多样化、多层次、多序列的模块式课程资源,打造一批教师培训精品课程;加强教师教育市级培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师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推进“重庆教师研修网”质量建设。
三、重点工程
今后五年,围绕我市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组织实施以下五大工程:
(一)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全面提升新时期人民教师良好形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每年确定一个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教师把“树优良师德师风,做人民满意教师”要求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师德师风考核,以落实《重庆市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为抓手,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终止聘用。要弘扬师德建设典范,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感动重庆十佳教师”,定期评选表彰一批师德标兵、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展中小学师德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二)教师培训质量提升工程。
探索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依托市内外高校、教师培训基地和校本教研体系,引入民营培训机构等开放性教育资源,建立高校、区县和中小学之间的协作培训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扎扎实实将培训重心下移到基层学校和参训教师,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倡导小班教学,采取菜单式、联动式、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效益。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督导评估,确保各类教师培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