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的形势。
站在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明确新目标,是推动全市教师教育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协调、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实现社会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决策,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的重要阶段。未来五年,是重庆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全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五个重庆”、内陆开放高地、两江新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当前全市正大力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战略。科教兴渝,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抢抓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遇,全面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是重庆打造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必由路径。
重庆教师教育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有待进一步落实,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地区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二是师资规模与在校生规模未能同步协调发展,中小学生师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数,两翼地区生师比明显高于一小时经济圈;三是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学历、职称、年龄、学科结构、职业素质有待改善,师德师风建设还需加强;四是高层次教育人才仍然不足,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高知名度、高认可度、高影响力的教师数量偏少;五是教师教育资源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师资资源、课程资源、基地资源以及远程平台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必须进一步增强抓好重庆教师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优先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优先保证队伍建设资金,优先创新教师教育模式,逐步建立科学的教师成长长效机制,努力使我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不断顺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以“强师兴教”为行动战略,统筹城乡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为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奠定坚实的教师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