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引导,扶持规范劳务派遣企业发展。依法审核劳务派遣企业的资质等级,规范劳务派遣企业与用人单位的劳务派遣行为。加强市场和政策引导,促使劳务派遣企业逐步向专业化人力资源企业规模发展,向服务业拓展,构建和发挥劳务派遣企业吸纳就业辅助渠道作用。建立劳务派遣企业年度考核制度,实行劳务派遣企业管理费浮动费率。
(七)积极推进就业见习制度,规范促进就业见习基地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见习制度,制定就业见习基地的年度目标,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见习基地,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人员通过就业见习扩展就业机会,对于积极开展就业见习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就业见习基地给予政策奖励。鼓励失业人员参加外地见习,适应多样化的见习需求。
(八)加强就业宣传力度,促进就业观念的转变。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计划,提升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就业宣传的常态化和普及化。加大对各类用人单位在经营发展、社会保险和规范用工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促进求职者正确认识各类企业。大力开展现实就业案例专题教育以及在工作实践中增强就业能力的教育,帮助失业人员进一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确认识自身的就业能力,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
组织领导机构:
项目组长:宋友立
副 组 长:王军、武新华
成 员:石永春、吴刚、余世庆、郜瑞宏、欧阳卫、王习军、贾庆昌、王建江、王军(市审计局)、李显坤、刘波涛、崔树林、彭建伟、杨建发、魏天峰、佟晖、刘建中、李美疆、陈旭、项杰、魏烈、关平、杨志农、王志虎、周耀邦、张守华、刘刚、郭长有、张景河、李军、张虎、王学峰、熊跃伟、王智深、何湘君、张建国、韩建刚、王文雄、姜海湖、刘勇、刘忠华、阿不都热西提·阿不力米提
项目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武新华兼任。
配合部门:市油田党委办公室、市油田党委组织部、市油田党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农林牧业局、市统计局、市编委办、市司法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人民银行、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工商联、市残联、市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各区人民政府
三、关注医疗服务质量问题,努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工作目标: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30%,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市、区、社区三级应用平台,开展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培训,累计培训率达80%以上;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加强健康促进干预,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效率、个人健康行为形成率、群体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65%、50%、40%以上。
具体措施: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制定与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建设规划,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居民提供建立健康档案、围产保健、儿童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免费服务项目。初步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市、区、社区三级应用平台,并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运行。
(二)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1.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成立护理、处方、检验、院感四个临床专业质控专家组,每年进行两次专项检查。在二级以上医院实行剖宫产、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胆结石三个病种住院费用最高限价。每年两次对四家医院医疗服务信息进行公示。
2.邀请或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我市开展讲学、业务指导,继续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选派80名业务骨干到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以短期学习、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培训。
3.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区内外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作用,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取得进展。继续在糖尿病、心血管等专业研究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重点学科的技术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