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推进基本制度创新。一是大力推进规划建绿。围绕落实全市园林绿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切实做好与本区县、本单位发展规划的衔接,确保各项约束性指标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围绕落实绿化条例和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好新城和重点镇绿地系统规划,制定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争取年内再完成一批中心城内土地的绿线划定;围绕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加快编制完成市、区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出台全市公园事业发展规划,并抓紧编制城市滨水林带建设、二道绿隔提级增效、低效林改造等一批专项规划,为“三个园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绿。全力抓好《
北京市绿化条例》的贯彻落实和实施一周年的评估工作;完成《北京市森林防火办法》的起草和上报工作,力争促进上半年审议出台;抓好《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北京市实施〈风景名胜区条例〉办法》等法规的立法论证和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占、毁坏林地和林木绿地的违法行为,保护绿化成果。
(三)大力推进科技支撑创新。一是加强重点技术攻关。充分发挥首都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着力抓好城市增彩延绿、节水耐旱植物应用与示范、森林碳汇技术等重点项目研究与示范。二是大力推进重点林业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友好城市建立园林绿化信息网络交流平台,积极引进和推广多功能林业、碳汇林业、碳交易等现代园林绿化管理经验。三是加强节约型园林建设。全年新增具备中水浇灌条件的绿地100公顷,推广节水灌溉设施的绿地面积达到400多公顷,雨洪利用10万立方米。大力推广园林绿化废弃物集中消纳和就近处理技术,使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15%;结合森林健康经营,在房山和延庆按照“村收集、镇运输、区县处理”的原则,建立2000吨林业废弃物集运网络。四是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着眼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加快构建园林绿化人才资源开发体系。输送一批优秀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着力培养高端领军人才;深入推进林果乡土专家行动计划,全年培训林农、果农、花农、蜂农等10万人次。五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果品、花卉和森林认证等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制定完成24项市级地方标准。
(四)大力推进基础管理创新。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成局稽查大队更名和职责调整等工作,着力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执法机制;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区县主管部门管理职责,重点加强规划、法制、政策调研等综合性内设机构建设,确保履行职能到位;完成8个基层林业站的标准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以管理、执法、服务为主的首都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抓好国有林场、苗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发展,加快推进直属林场“引水上山”工程;大力推广应用网格化管理系统,实现园林绿化资源管理的精细化、全覆盖;完成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北京市第六次复查,启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三是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围绕落实“十二五”规划和市政府与各区县签订的绿化工作责任书,抓紧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积极加强与市区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为开局之年打下坚实基础。
(五)大力推进行政能力创新。一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局(办)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靠深入基层共谋发展,靠检查指导推动发展,靠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二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加强全市园林绿化干部队伍的正规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大力加强公园风景名胜区系统和基层园林绿化队伍、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依法履职尽责能力。三是始终坚持廉政勤政。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不断完善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