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兴绿富民推动发展,绿色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一是果品产业加快提质增效。通过实施品种改良、无公害生产、设施栽培等增效工程,全市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6.4万公顷,初步形成了“八带百群千园”的产业布局,一批特色果品基地初具规模。2010年全市果品年产量达到9.08亿公斤,销售收入36.6亿元,较“十五”末增长了60%以上。30万户果农户均果品收入突破万元。
二是花卉种苗和蜂产业优化升级。全市花卉生产面积达4700公顷,年销售收入超过14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51.4%和93%;花卉消费额达到100亿元,较“十五”末增长了92.7%,北京已成为全国三大花卉消费中心之一。全市累计建成林木良种基地13处,实际育苗面积达到9400公顷,年销售收入9.35亿元,重点造林工程良种使用率比“十五”末提高40%以上。全市蜜蜂饲养量达26万群,比“十五”增长59.4%,年加工销售产值达10.7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
三是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累计推广林菌、林药等10种林下经营模式,面积达1.7万公顷,带动30万人就业,年收入达到2亿元。
四、以绿色理念引领发展,生态园林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一是都市园林文化大力弘扬。大力加强对全市公园的分级分类管理和公园设计方案的审查审核,加大对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区的环境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挖掘皇家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一大批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全市公园数量从“十五”末的190个增加到339个,其中注册公园达到313个,免费开放比例达到85.6%,初步形成综合公园、专类公园、街区公园构成的公园管理体系,各级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量达2.2亿人次。
二是节庆游园文化丰富多彩。以重大会议和节日庆典景观布置为主题,节庆游园文化快速发展。奥运期间规划实施了“两区花港、三线花廊、五环花带、六类花境、百座花园”的赛时花卉布局,11家市属公园推出了“中华文明、光彩奥运”等一批大型文化展演活动;国庆景观布置形成了“广场敬献花篮、轴线立体装扮、节点花岛呈现、环线花带成链、绿地鲜花不断、千园添彩无限、社区芬芳吐艳”的格局,策划推出了“十方乐奏、百园展示、千园添彩”的大型国庆游园和文化展演活动,打造了首都精品园林文化品牌。
三是特色会展文化成效显著。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了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日本滨松国际立体花坛大会、台北国际园艺博览会等多项国内外博览会的参展工作,扩大了首都园林绿化的影响力。成功举办了“高水平、有特点”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突破了历届花博会之最。成功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举办权,公共区建设及招展工作井然有序。
四是绿色休闲文化日趋繁荣。依托全市丰富的林木绿地和历史人文资源,建成了一批特色主题文化公园,形成了“百万市民观光采摘游”、“三节一展”花事活动等一批大型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以森林旅游为主体的绿色休闲文化,全市共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6处,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区24处,年接待旅游人数达20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