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规模组织实施粮食增产工程和粮食高产创建。粮食增产工程规模由1000万亩扩大到1200万亩,主要安排在边远贫困地区和中低产田土上。积极争取农业部、财政部更大支持,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今年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20个乡(镇),开展整乡(镇)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纳入《全国新增lOOO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11个产粮大县要整合资源,积极推进整乡高产创建工作。省财政在去年基础上增加1800万元,用于粮食增产工程补助和粮食高产创建。各市(州、地)要认真落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配套资金。
(四)大力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组织实施重点农技推广等项目,加强良种良法组装配套、农艺农机紧密结合,推广防灾减灾、增产提质、节本增效等技术,抓好关键季节和重点环节科技服务,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和农机综合作业率,发挥综合增产增收效应。省农委要组织制定分品种、分区域、分农时粮食生产技术方案。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大会战,动员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蹲点包片,搞好科技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精心组织好小麦、马铃薯夏收机收作业。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灌溉指导和节水灌溉技术服务。
(五)全力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搞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和储备,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重点搞好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的余缺调剂,保证生产用种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强化种子质量检测,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加强化肥等农资价格监测和市场调控,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推进产销衔接,依法打击坑农害农价格违法行为,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利益。
(六)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提早做好抗灾救灾的资金、物资和技术准备,充分发挥防汛抗旱专业服务队伍和群众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强化抗灾政策支持,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抗灾增产技术。及时搞好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帮助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推行全程承包模式,有效减轻病虫危害。
四、调动各方面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