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8、打造高效监管工作平台。完善国资监管工作程序,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国资国企舆论宣传,塑造优秀机关文化,切实提高服务省属企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效能。对需要报批的国资监管重大事项,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确定报批程序和层级,符合发展战略的简化程序、降低层级,不符合发展战略的从严控制,推动省属企业发展真正走上战略导向轨道。建设统一的国资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形成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机制,实现国资工作的动态监管和迅捷服务。开展国资干部综合教育培训,完善国资干部考核激励,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懂业务、善监管、作风硬、素质优的国资监管工作队伍。加强市县国资监管工作指导,进一步形成我省国资监管工作整体合力。加强对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的舆论宣传,为省属企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以创建规范型、学习型、创新型、高效型出资人机构为目标,积极塑造国资委“服务国企,忠诚国资,永葆清廉,追求卓越”以及“用心做事、用情服务、用力争先”的优秀机关文化。
  (三)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1、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巩固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稳步建立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积极探索党建工作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等企业党建融入现代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以“转型发展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形成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职工提素质、企业上水平的生动局面,不断增强省属企业党建工作实效性。“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培育和创建5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30个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加大党务公开工作推进力度;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方式,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公推直选”,逐步建立健全正常换届制度;进一步完善“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活动,形成常态激励机制,引导省属企业党建水平持续长效提升。
  2、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以深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企业领导班子整体建设,不断提升领导班子领导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标准,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依法落实董事会职权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新机制,完善组织选拔方式,探索市场化选聘途径,逐步提高市场化选配企业领导人员的比例。大力开展企业领导人员、后备人员和经营骨干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高企业领导人员的素质能力。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监督,规范和引导企业领导人员任职行为,为省属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3、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全面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推进省属企业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融入公司治理结构有效途径,整合监督资源,增强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合力。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快培育具有行业、企业特点的先进企业文化,着力提高省属企业的文化竞争力。推进企业责任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省属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社会大局观;推进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创造积极的鼓励创新、尊重人才、实现人才价值和企业价值共赢的企业内部环境;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加强应急管理,严格按政策制度处理政策性强、敏感性高、涉及面广的涉稳问题,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开展生产经营,切实尊重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各项权利,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利,保障省属企业安定团结的改革发展局面。
  (四)企业人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以服务省属企业“转型强体、创新强企”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抓好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党群工作人才五大支柱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发展水平,着力构筑企业职工素质高、劳动贡献与薪酬水平相匹配、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和谐劳动关系,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劳动力支持。
  以打造人才结构合理、高素质人才集聚、用人机制灵活、人才队伍作用充分发挥的企业人力资源平台为目标,加强省属企业人才建设。指导企业健全完善人才选拔、评价、使用、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等制度,引导企业构建基于自身发展战略和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工作投入,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省属企业“十二五”七大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抓住我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建设的契机,积极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支持企业与境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和知名培训服务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加强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工作力度。重视树立先进人才典型,强化精神和物质激励,营造良好成才氛围。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