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

  六、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十三)优化社区布局规模。根据城乡建设规划,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确定社区居(村)委会范围,一个社区大体按照城市2000-3000户、农村1000-1500户的规模设置,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管理网络。
  (十四)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紧紧围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开展社区救助服务,让困难群众享有基本生活和服务保障;开展社区就业服务,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及设施功能;开展社区计生服务,免费提供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咨询指导;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定期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社区教育服务,提升居民整体素质;开展社区体育服务,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社区安全服务,增强社区社会治安和火灾防控能力。
  (十五)加强社区分类管理。根据各类社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提高社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商品房社区要积极搭建居民互动交流平台,大力开展居民自治管理活动,着力提高居民参与程度。拆迁安置和保障性住房社区要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加大救助帮困力度,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老城区社区要加强安全设施改造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城中村(村改居)社区要改善公共服务条件,引导居民转变生活方式,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企事业单位自建自管社区要强化驻区单位责任,积极推进社区社会化管理。切实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管理向农村辐射、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协调发展。
  (十六)增强社区维稳能力。加强社区调解组织建设,每个社区明确1名专职调解员,其中城市社区专职调解员由区级财政出资聘用。在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建立调解组织,发展兼职调解员,形成全面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大力推广“平安先锋工程”,建立党员维稳信息员、治安巡逻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工服务员等队伍。深入推动“红袖标”工程,不断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加快推进社区安全技防建设,努力提高社区技防工作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十七)落实社区服务管理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严格落实各相关部门、派出机构以及社区党组织、居(村)委会的服务管理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推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网格化管理,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要建立社区服务管理责任区制度,明确每位社区干部和相关人员工作责任,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积极开展楼院门栋自治管理,切实把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小区、每个楼栋、每户居民,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格局。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