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改进医疗服务,医患关系日渐和谐。各医疗机构认真落实
卫生部《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体系,探索制订人性化的医患沟通协议书,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市中心医院举办《医患沟通及医疗风险防范》全员培训班,邀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刘三源教授作专题讲座,学习医患沟通、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防范知识,增强依法行医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市第一医院开展了“做星级医生,融医患真情”活动,根据医生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分别授予五星级、四星级和三星级称号。淄川区制定了《淄川区人民政府关于预防与处置医疗纠纷的实施意见》,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市中心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与保险公司合作,成立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调解医疗纠纷,医院就医环境和就医秩序得到很好的改善。
(七)加强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各医疗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完善各种护理操作流程,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市中心医院实行“包患到护”的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全院所有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市第一医院成立静脉配置中心和护理服务队,对所有药品和物品有送药工或护工送到各病区。市妇幼保健院在所有病房建立了移动护士站,以PDA掌上电脑为硬件平台,护士能在患者床旁调取各种医嘱信息并随时储存患者的各种信息。山东铝业公司医院聘请了美籍华人、优质示范工程倡导者张中南教授到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桓台县人民医院完善后勤支持力度,设有物流传输系统,由物业公司负责病区保洁工作,专人定时收送医疗垃圾,供应室、洗衣房定期下收、下送等。
(八)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确保医疗质量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卫生行业标准,成立专门院内感染管理科,设有专职人员负责,依据《淄博市医院血液透析室、重症医学科、手术室、内镜室考核评估标准》,定期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检测;定期对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具的购进、存放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不断完善防护设施。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目前全市10处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已投入使用。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