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抓好劳务经济发展,力争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2万人,创劳务收入80亿元。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完成农民技能培训20万人次,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本领(市农办、市农业局、市人社局等负责)。抓好农业生产经营,落实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品,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以园区为载体,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和企业,增强县域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市农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四)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
12.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建设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为载体,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科学规划布局重大物流项目,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九华、荷塘、湘潭西等物流园区建设(省提出要加快建设湘潭九华等一批省级物流园区),努力将其建设成为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物流园区。重点扶持湘钢洪盛、龙畅等龙头企业发展,抓好中部国际工程机械现代物流中心等专业物流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布局集中、功能完备、服务完善、产业集聚”的现代物流体系(市商务局、市发改委、雨湖区政府、岳塘区政府、九华示范区等负责)。加快发展银行、保险、证券和租赁等现代金融业,加快与长沙、株洲共建区域性金融中心。鼓励和引导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来湘潭设立分支机构,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力度,深化银企合作,构建多元化、多功能金融组织体系。扩大直接融资和政府、企业债券规模(市金融证券办、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商务局等负责)。
13.提质发展商贸流通业。完善业态结构和网点布局,做大做强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力发展大型一体化综合购物中心,培育大型高级商贸市场群,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新型批发等现代流通业态。加快打造河西中央商务区和建设路口等核心商圈,加快提升砂子岭市场群,加快板塘铺商贸集中区建设。进一步壮大心连心、步步高等商贸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落户湘潭,大力推进湘潭国际商业中心、九华汽车大世界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完善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加快发展餐饮住宿、医疗保健、保洁保安、家政养老等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典当租赁等新兴生活性服务业(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民政局、雨湖区政府、岳塘区政府等负责)。
14.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以韶山红色文化为核心(省提出着力发展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加快发展湘江风光带历史文化旅游,乌石、白石、隐山湖湘文化旅游,东山励志旅游,水府、昭山山水生态旅游,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工业文化旅游。按照“大韶山、大旅游、大景区”建设理念,启动韶山核心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毛泽东成长之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项目开发,加快推进韶山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进程(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发改委、昭山示范区、湘潭县政府、湘乡市政府、韶山市政府、雨湖区政府、岳塘区政府等负责)。推进韶山、昭山、东山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发展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和红色旅游集团。大力发展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网络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和知名品牌(市发改委、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湘乡市政府、韶山市政府、昭山示范区等负责)。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