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管制要求。控制增量,对新增项目进行严格审批,限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能源项目。优化存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积极推广先进、经济的能源利用技术,加强在能源生产、输送、消费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减少或避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产生与排放。加强能源利用选址与周边区域功能布局的协调,合理划定控制区、限制区、缓冲区以及生态隔离带,加强有害废物集中处置、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和原料运输安全保障,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3.空间布局。规划清洁能源岛共8个,其中宁波市4个,分别为南田岛、高塘岛、屏风山岛和海山屿;舟山市2个,分别为大鱼山和东福山;温州市1个,为北关岛;台州市1个,为雀儿岙岛。
4.分类指引。充分利用海岛地区丰富的风力资源和海洋能资源,近期在宁波高塘岛、南田岛、屏风山岛、海山屿,舟山东福山、大鱼山,台州雀儿岙岛,以及温州北关岛等岛屿开展海岛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及多能互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核电项目选址的可行性研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中远期选择大鱼山、高塘岛、南田岛、雀儿岙岛等海岛探索发展海岛核电,建设海岛小型核堆,打造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安全核电生产基地。此外,各岛可结合能源建设实际需要,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相关装备制造、设备生产、销售管理、教育培训等能源关联产业发展。
(五)滨海旅游岛。是指具有优美的滨海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等海洋旅游资源条件,以发展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海洋文化、海鲜美食、休闲海钓、滨海体育、海洋生态等特色滨海旅游业为主,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辅助功能,兼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功能的海岛。
1.发展方向。坚持生态化发展理念,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依托海岛资源特色优势,重点发展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海洋文化、海鲜美食、休闲海钓、滨海体育、海洋生态等特色旅游,探索发展邮轮游艇、海洋主题公园等高端休闲旅游业,充分体现“一岛一风格,一岛一特色”。统筹开发全省海岛旅游资源,构建以海洋佛教文化和海洋休闲度假为主的多元化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构建海洋旅游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浙江海岛之旅”高端休闲旅游品牌。
2.管制要求。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严格保护滨海旅游岛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合理开发海岛旅游资源,确定适度的开发利用承载量,实现海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空间布局。规划滨海旅游岛共25个,其中宁波市3个,分别为花岙岛、檀头山岛和对面山;舟山市16个,分别为朱家尖岛、桃花岛、秀山岛、登步岛、普陀山、元山岛、盘峙岛、花鸟岛、大鹏岛、东岠岛、鲁家峙、白沙山、庙子湖岛、金鸡山、徐公岛和滩浒山;温州市2个,分别为半屏岛和大竹峙岛;台州市3个,分别为下大陈岛、江岩山岛和大鹿山;嘉兴市1个,为外蒲岛。
4.分类指引。主题文化度假类:包括舟山朱家尖岛、普陀山、桃花岛、登步岛和白沙山,重点依托普陀山“海天佛国”的佛教文化底蕴和朱家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舟山海洋文化、桃花岛金庸影视文化、登步岛红色旅游文化等基础,打造以“自在岛”为主题,综合性、群岛型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海岛休闲度假类:包括宁波檀头山岛和对面山,舟山元山岛、大鹏岛、盘峙岛、东岠岛、鲁家峙、金鸡山、徐公岛、滩浒山、秀山岛,温州半屏岛和大竹峙岛,台州下大陈岛和嘉兴外蒲岛,依托海岛独特的景观资源,重点发展海岛型的休闲度假、水上娱乐、观光游览等海洋旅游。此外,舟山盘峙岛、东岠岛、鲁家峙、金鸡山等岛毗邻中心城区,发展成为城市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部分城市功能。
海岛生态观光类:包括宁波花岙岛,舟山花鸟岛和庙子湖岛,以及台州江岩山岛和大鹿山,依托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海岛自然人文景观,重点发展生态型的海岛观光旅游。
(六)现代渔业岛。是指具有良好的渔业发展基础,以发展现代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贸易等功能为主,辅以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兼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功能的海岛。
1.发展方向。以发展生态渔业为导向,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创新海水养殖模式,完善海水养殖管理。提高海洋捕捞队伍素质,积极拓展远洋渔业,提高获取国际渔业资源的能力。加强水产品深加工,延伸水产品产业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加强水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建设,构筑以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和品牌渔业为特色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2.管制要求。科学确定区域海水养殖的种类和规模,优化养殖结构,改进养殖方式,不断提高海水养殖的科技水平。科学合理确定捕捞量,控制捕捞强度,严格海洋捕捞准入,控制捕捞渔船数量,加强渔船和渔具、渔法管理。提升和改造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严格控制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
3.空间布局。规划现代渔业岛共10个,其中宁波市1个,为东门岛;舟山市3个,分别为枸杞岛、大黄龙岛和嵊山;温州市2个,分别为鹿西岛和北龙山;台州市4个,分别为茅埏岛、扩塘山、田岙岛和鸡山岛。
4.分类指引。充分依托海岛丰富的滩涂资源,优先发展高效生态海水养殖,建设一批生态型海水养殖园区,减少养殖污染,提升养殖产品品质。依托现有标准渔港建设,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加强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和远洋渔场开拓;提高海洋捕捞队伍素质,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增强获取国际渔业资源能力,建设全国领先的综合性现代远洋渔业基地。依托海岛现有水产品加工业的基础,整合资源,努力建设一批现代水产品加工区,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丰富精深加工产品,培育扶持精深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不断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加强水产品专业市场升级改造与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发展主要鱼货物远期合同交易,建成多渠道、便捷化水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七)海洋科教岛。是指适合从事海洋科研、教育、试验等功能的海岛。一般为海洋类高校或科研机构所在地的岛屿。
1.发展方向。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海洋科研院校合作,加快推进海洋科研院校、海洋技术研究中心、海上实验室等海洋科研创新技术平台的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全省海洋高科技人才队伍培养的高地和海洋高技术开发和应用转化的前沿阵地。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