㈤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⒈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以丰富中医药理论为目标,加强对中医证候、病因病机、辩证方法、药性理论、针灸效应等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的系统研究以及中医药古典医籍和科技文献的整理研究,丰富中医药理论体系内涵。
⒉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及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重点加强中风病、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骨伤等中医药具有治疗优势疾病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提高临床疗效水平。开展对艾滋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中医药研究,加强协作攻关,力争有所突破。
⒊构建产、学、研结合平台,增强科技创新发展活力。鼓励和引导中医医疗机构、大专院校、生产企业有机结合,开展多学科、多领域技术协作和联合攻关,实现中医药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的重大突破。加快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提高中医药对经济社会的科技贡献率。
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
⒈发挥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缓解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支付水平比较低的矛盾。开展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的区县开展院内中药制剂调剂使用试点。
⒉加快农村中医药三级网络建设。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机构的龙头带动和技术指导作用,积极开展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中医药对口扶持和技术合作。加快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中医药专科(专病)特色,逐步形成技术优势。村卫生室要有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设施,积极应用和开展中医药诊疗技术,每个村卫生室至少要有一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运用中西两法为农村居民防治疾病。
㈦构建中药创新平台,推进中药现代化
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我市中药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中药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高新技术在中药研究和产业研发中的应用研究。筛选疗效可靠的重点专科院内中药制剂,开发安全有效、市场前景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
㈧积极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把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纳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规划和中医药机构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中医药行业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中医药管理现代化。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