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政府投入逐年增加,监测能力大大增强。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市局提出的“全省第一,全国先进”的目标,市站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实验室等基础设施,陆续购置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和应急监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共300多台(套),并自主设计和改造了我省第一台空气自动监测车,仪器设备总价值达3000多万元。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网络建设。目前,国家计量认证确定的9类256项环境监测项目,市站已全部能够测定,基本可以满足各类环境监测要素和环境监测的要求。各县(市)、区监测站也分别投入数百万元,改善业务用房,购置仪器设备,建立空气监测系统,提高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整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是监测科研硕果累累,技术服务成绩突出。“十五”期间,我市环境监测系统技术人员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1篇,取得科研成果22项,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省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信息产业厅一等奖1项;获得专利7项。同时,市站和各县(市)、区站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主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普及环保知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企业和群众的欢迎。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我市环境监测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硬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监测设备技术手段有待完善和提高。二是监测能力不能覆盖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监测项目,大部分监测站都未能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点位的自动监测。三是市辖各站目前都未达到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要求。四是应急监测能力相当脆弱。五是监测资金渠道不畅,工作经费缺口较大。
“十一五”时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环境压力最大的时期,环境质量的好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做法,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确保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做到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这些战略部署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我市环境监测战线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扎实工作,努力开拓“十一五”时期我市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