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工作思路。从江苏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发展“五个转变”,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投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依靠设施的可控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着力提升农业“五化水平”,围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层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六)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经营、农业设施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农业现代化体系,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粮食亩产430公斤,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15%,高标准农田比重5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78%,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60%,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60%,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
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250亿元,粮食亩产450公斤,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20%,高标准农田比重6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5%,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80%,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80%,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0元。
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七)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健全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分级负责制,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种植面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作为主攻方向,优化品种结构,推进旱粮改水稻、籼稻改粳稻、直播改机插和高产增效创建的“三改一创建”工作,完善主要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优质配方肥、高效低残留农药“四主推”制度,加快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力争粮食亩产年递增1%。
(八)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市场供应。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重点发展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推进高效蔬菜、应时鲜果、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等园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提升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水平。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巩固提高河蟹、虾类、贝类、紫菜等主导品种,推广小龙虾等新品种养殖,积极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苗种繁育,加强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改造,提高现代渔业建设水平。
(九)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三大载体”建设,建设粮食产业园区,提高市场竞争力。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创新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产前、产后环节合作延伸,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市有区域性农产品市场、县(市、区)有骨干农产品市场、乡镇有产地市场、基地有田头市场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推行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场地挂钩、电子商务等营销模式,到2015年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