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省棉花专家顾问组《2011年河北省棉花中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1、适时整枝。提倡简化整枝,对于亩密度3500株以下棉田,提倡保留叶枝,当棉株主茎见花时打掉叶枝顶尖;在7月15-20日打掉主茎顶尖,旺长棉田8月10日前打掉中上部群尖。要及时拔除空株、去空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科学化控。缩节安化控应掌握“少量多次、轻控勤控、前轻后重”的原则,确保棉株“壮而不旺、稳健生长”。一般蕾期亩用缩节安0.5-1克,初花期1-1.5克,盛花期2-3克,打顶后7-8天,一般亩用缩节安3克。天气干旱或棉株长势较弱时,适当减少缩节安用量,雨水较多或有旺长趋势的棉田适当增加缩节安用量。化控措施应在灌水施肥之前或雨后施行,以主茎高度不超过1米,植株自然高度不超过1.1米为宜。

  三、综合防治病虫害

  根据当前我省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气象条件综合分析,二代棉铃虫将偏重发生,发生程度将重于前几年。其中保定、衡水及沧州的部分棉区将大发生。6月23日已进入产卵盛期,6月25日将陆续进入幼虫孵化盛期。各级植保机构要加大调查监测力度,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保证病虫信息传递畅通。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准确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防治。

  1、棉花黄萎病。由于春季低温干旱,我省棉花枯萎病发生危害轻于前几年,随着雨季的到来,棉花黄萎病将陆续发生危害。对于多年种植棉花的黄萎病严重发生区域,要及时采取通风散湿措施,并增施钾肥、微肥、叶面喷肥等提高抗病力,减轻危害。

  2、棉铃虫防治。抗虫棉田二、三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百株3龄以上幼虫5头。为有效保持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当农民在田间农事活动中发现有3龄以上(含三龄)活体幼虫时,应立即采取药剂防治措施。田间用药的最佳时期为6月25日后的孵化盛期,可选用微生物制剂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菊酯类农药如高效氯氟氰菊酯、高香氯氰菊酯、功夫菊酯,抑制脱皮激素类制剂如氟铃脲、卡死克,酰胺类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药剂喷雾防治,也可选用上述不同类型农药混配使用。

  3、棉伏蚜防治。防治指标:百株三叶蚜量10000头。推荐农药: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氧化乐果、丁硫克百威等喷雾可兼治棉盲蝽象。在防治中要注意交替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延缓蚜虫抗药性。

  4、棉盲蝽蟓防治。防治指标:新被害株率达到2%-3%或百株有成、若虫4头。防治棉盲蝽象要优先选用有内吸作用的农药,如吡虫啉、啶虫脒等,兼治棉铃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等交替用药。盲蝽蟓昼伏夜出,成虫善迁飞,喷药时间应在下午5点后。为保障防治效果,一要统一用药时间,统一行动,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二要抓住幼虫低龄期及时用药。喷药时要先打外围,转圈往里打,集中歼灭,防止迁飞。单株棉花要上下内外喷匀打透。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做好周边寄主防治,加强棉田管理,防止生长过旺,减少虫源基数。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