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淮府办〔2010〕78号),加快新时代、新河、凤台县等粮食产业物流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十二五”末粮油加工产值突破60亿元。实施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力争“十二五”末科学储粮农户达3万户以上,实现粮食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稳步提升。
四、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保障粮食市场有效供给
建立健全粮食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成立由市粮食局、应急办、发改委、商务局、财政局、物价局、工商局等为成员单位的粮食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全市及周边市县粮食市场动态,分析存在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研究制定措施,及时向市政府、市应急指挥部和省粮食应急办公室提出相关建议。强化粮食应急加工、供应企业管理,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粮食、物价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粮油价格日常监测预警制度。加强粮食市场预警监测体系建设。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组织粮食企业参加省内外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推动我市企业与市外大型企业的粮食流通合作与发展,搞活粮食流通,保持粮食购销总量基本平衡。
五、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粮食市场流通秩序
要加强粮食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粮食流通秩序。加大对粮食市场、粮食物流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由粮食部门牵头,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配合的粮食市场监督检查制度,协调粮食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严格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认真落实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严禁无证经营,坚决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确保粮食价格稳定。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开展对社会粮食企业调研活动,加强对粮食经营者的培训,全面提升全社会粮食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业务素质。粮食、统计部门要互相配合,督促用粮企业严格执行《
统计法》、《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安徽省粮食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报表上报制度。认真开展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