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5.安全生产秩序得到有效改善。加强源头管理,五年全市累计颁发高危企业安全许可证9200多份,注销1200多份,审查新建项目350多个。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搬迁和关闭化工企业937家;非煤矿山由2006年的124个整合减少到42个;治理了一大批工矿商贸、交通危险路段、油气管线违章占压、特种设备和火险等事故隐患,防止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执法行动,不断规范安全生产秩序。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工程的安全检查督查,确保了重点季节、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的安全稳定。

  6.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步伐加快。市政府投资650万元建成常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暨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信息平台;全市安全专家由2006年的42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培育发展了20余家安全评价、培训、检测检验等安全生产中介机构;GPS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化工工艺自动化改造、中深孔爆破技术等先进安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修订了工矿企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等事故应急预案,全市1242家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单位完成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安全状况不够稳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和部分地区较大事故仍未得到根本遏制,2009、2010年较大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有所上升。重点工程工地、外包工程项目、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2.打非治违不够彻底。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安全生产法律意识仍比较淡薄,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和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以及超能力、超定员、超强度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抢工期、抢进度以及层层转包、以包代管的现象屡禁不止,致使伤亡事故频发。“十一五”期间,因“三非三违三超”行为导致发生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

  3.安全基础仍然薄弱。尤其是一些老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重生产轻安全的状况相当严重,不能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安全设施欠缺,工艺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事故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整治,事故发生概率较高。2005年~2010年规模以下企业发生的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占工矿商贸事故起数、伤亡总数的70%以上。

  4.监管能力亟待提升。虽然我市三级安监机构全部设立,但由于起步较晚,监管力量、手段、装备、经费保障和队伍素质与面广量大的监管执法任务不相适应,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的要求还有差距。尤其是基层有行政编制的专职安监人员偏少,经费短缺,专业装备不足,监管效率不高,执法力度不大,安全监管存在不少盲区盲点。

  5.基础支撑力量不足。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一些公共安全重大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安全科技改造升级投入不足;中介服务网络不健全;应急救援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现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对靠家庭工厂、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小企业缺乏针对性;宣传教育培训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经费保障,农民工教育培训不到位,因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意识造成违章操作或施救不当引发的事故屡有发生。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